“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市场”
最新一期《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在华美国企业对中国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市场”
本报记者 吴乐珺 暨佩娟 白紫微
核心阅读
中国美国商会的最新调查显示,长期来看,中国仍是大多数在华美国企业看好的重点市场。在华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和战略没有改变,对中国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中国美国商会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多数美国企业依然看好中国市场,认为中国市场值得长期、战略性投入,并表示会考虑增加在华投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美国工商界人士和专家纷纷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国“磁场”魅力只增不减。
“大多数美国企业并没有离开中国的打算”
《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多数美国企业认为,中国国内消费和日益庞大且富裕的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带来的增长是它们发展的最大机遇,持续性经济和市场改革是第二大机遇。“尽管面临疫情、中美经贸摩擦等部分负面因素,大多数美国企业并没有离开中国的打算,不少企业还计划扩大对华投资。”
“与一些国际上的论调不同,我们基于中国的数据认为,中国美国商会大多数成员不会离开中国。”中国美国商会总裁毕艾伦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一些企业的供应链仍面临财务和运营方面的挑战,但很少有公司表示正准备“将转移业务或外包作为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考虑到目前的形势,将业务从中国分散出去或扩大在中国以外的制造业务虽然是一个选择,但企业必须权衡成本和时间。
“在华美国企业一直都非常顽强,并且灵活应变。”上海美国商会总裁季凯文如是表示。根据中国美国商会、上海美国商会与普华永道中国3月的联合调查数据,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大部分在华美企暂无转移生产线或取消在华采购项目的计划;近70%的受访者预测其在华供应链业务将于3个月内恢复正常;96%的受访者预测其在华业务将于3到6个月内回归常态。中国美国商会4月的最新调查数据还显示,随着中国加快推进复工复产,42%的受访在华美企表示已经恢复正常运转,13%来自技术行业的公司预测中国市场将有所增长。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凯瑞商学院副教授亚历山大罗·瑞布齐对本报记者表示:“疫情确实给跨国企业带来了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挑战和风险,并引发一些回调,但从长期来看,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且最具活力的市场。”
“中国将继续处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位置”
近期,不少在华美国企业在投资运营活动上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举措,备受关注。特斯拉公司近日宣布扩大上海工厂产能;埃克森美孚广东大型乙烯项目日前举行“云开工”仪式;开市客积极筹备在沪开设第二家门店;星巴克公司宣布将在华建设一座咖啡创新产业园……
分析认为,中国不仅是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也是重要的研发基地和产业枢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成为吸引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的巨大“磁石”。
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将进一步开放多个市场领域。《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表示,50%的服务领域受访美企认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和对外投资增多”将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彭博社4月30日报道称,国际金融机构对入驻中国充满热情。例如,摩根大通2019年末将其在上海的办公面积增加到2万平方米。美国最大投资银行之一的美国银行入驻上海后,办公空间也扩充了20%。
“中国取得疫情防控战略性成果后,走在了全球经济复苏曲线的前面。许多公司最初选择在中国的原因今天仍然适用。”毕艾伦预计,企业将采用“中国+1”战略,在利用中国市场机遇的同时,分散供应链风险,但不会改变整个供应链生态。
“中国将继续处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位置,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替代。”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首席航运分析师彼得·桑得表示,中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物流生态系统,促进全球贸易稳定运转。比如,中国拥有世界十大港口中的7个。其中,上海港作为在货物吞吐量方面遥遥领先的港口,每年处理的集装箱数量几乎是美国洛杉矶港和长滩港总和的3倍。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