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未成年人偷玩游戏 专家建议进网游时强化人脸识别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3-05-17

  未成年人频频绕过防沉迷系统该如何破局 专家建议

  进网游时强化人脸识别检测

  调查动机

  近日,来自天津的读者向记者反映称,她上初中的儿子竟然通过租号的方式绕开防沉迷系统,每天晚上偷偷打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其儿子称,身边不少同学都是如此,通过租号玩游戏,畅玩无阻。

  这位读者还发现,一些网游的环境很差,可谓乌烟瘴气,比如对战时经常伴随对骂的现象,有些对骂语言污秽不堪。同时,还有一些开黄腔、言语性骚扰的情况,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有关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游戏产业快速发展,游戏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不少是未成年人。网游存在哪些乱象,如何净化网游环境也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今天起,法治经纬版开设“依法净化网游环境”专栏,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地以来,未成年人群体玩网游的时长大幅减少,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四处租借账号玩游戏,催生出租借、买卖游戏账号,帮助破解防沉迷系统的灰色产业,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一乱象亟待整治

  ● 租号业务非常火爆,有部分店铺月销量达10万+。租号时客服会提示“未成年人禁止下单”,但不会主动询问、核实租号者年龄。未成年人只要掌握一个成年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即可租号玩游戏。游戏过程中少有人脸识别,且花钱可以破解人脸识别

  ● 游戏运营商可凭借人脸识别技术或指纹识别技术强制执行多时段验证,同时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网游实名注册要避免单一认证方式,更多使用“身份证号+手机号+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号+手机号+短信验证码”组合认证方式,保证用户身份信息的可靠性

  ● 有关部门除制定规范约束游戏运营商外,还应当对电商平台进行专门规范,如加强电商监管责任,不仅要以关键词屏蔽游戏账号卖家,还应当增加人工审核。教育、文化等部门,学校及未成年人父母应当加强教育宣传,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抵御游戏诱惑,防止沉迷

  “租号玩了半年网络游戏,租不同的角色和皮肤,一直畅通无阻,从来没有被要求人脸识别过。”来自河北固安的初一学生小张近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她身边很多同学都在玩一款热门网游,租号让大家避开了“一周只能玩3个小时”的限定。

  小张说,她经同学介绍,在某网络购物平台租号,租号时商家不会确认其是否为未成年人。交钱租号后,商家发来网游登录器,她填写了母亲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即可顺利登录游戏,之后一路畅玩。

  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地以来,未成年人群体玩网游的时长大幅减少,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四处租借账号玩游戏,催生出租借、买卖游戏账号,帮助破解防沉迷系统的灰色产业,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一乱象亟待整治。

  平台违规出租账号

  未成年人偷玩游戏

  小张被发现沉迷网游,起因是成绩突然直线下降。

  原本小张都是一个人在房间学习。成绩断崖式下降后,小张妈妈偷偷观察发现,小张每天晚上都将大把时间花在游戏上,有时还半夜起来玩游戏,作业则完成得非常潦草。

  实际上,小张妈妈并不完全反对孩子玩游戏,女儿注册该热门网游的账号时,她就在孩子身边。小张妈妈清楚地记得,游戏提示里有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

  所谓限制,是指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等。

  该政策被誉为“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政策出台后,各大游戏企业也先后升级了自家的游戏防沉迷系统。《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新规落地一年后,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流水等数据大幅减少,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

  既然如此,为何小张还能长时间玩网游?

  小张告诉记者,她用零花钱在某购物平台租了游戏账号。“租号这事我也是从同学那听说的,白天好多同学谈论前一晚的游戏对局,我觉得奇怪,他们怎么每天都可以玩游戏的,一打听才知道有租号服务。”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