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儿童精神科爆满现象:日积月累 由量变到质变
开学一个月,各方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又升温!近几天,#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的话题上了热搜。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开学到底有无关系?自己的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儿童心理疾病,开学是诱因?
山东省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专职心理老师陈曦表示,根据自己近几年在学校从事儿童心理健康工作情况来看,孩子在寒暑假期结束返校后有一定心理落差和适应期很正常,但并未遇到因此导致心理健康甚至精神类疾病的事情。在分析一些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时,一般原因也都比较复杂。
谈及近期儿童精神科爆满现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精神病学组副组长何凡认为,开学带来的压力是诱因之一,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她表示,寒暑假期间医院儿童精神科病房紧张情况稍有缓解,开学后紧张程度恢复如常,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开学一个月左右门诊儿童患者数量也略高于假期。
何凡分析说,青少年儿童在假期中一般相对舒适,学业、人际关系等带来的压力也相对较小,孩子心理问题相关症状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让家长误以为孩子“没问题”或者“好了”,但实则不然。
开学等压力一来,孩子的症状会再次出现甚至加重。因此,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才能让孩子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减少对学业等社会功能的影响。
陈曦也认为,假期作息的松弛随意与开学后的紧凑有序存在反差,一般会给学生带来一段明显的“调整期”。日常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会对学业有一定焦虑情绪,个别学生会对人际关系处理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刚刚幼升小、小升初的孩子,生活学习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这一切都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情绪方面的影响。
但陈曦强调,大多数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帮助下是可以自我调节的,即便有短时间或几天的情绪变化,也可以很快恢复,这都是正常情况。
“我儿时常挨打,
现在孩子为啥打不得?”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儿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我儿时常挨打,现在孩子为啥打不得?”——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有意无意的忽视,是原因之一。
陈曦说,有些家长称自己自幼挨打、父母不管,如今依然发展得很好很成功。比如即便上学不多、学历不高,但生意做得很好,很有经济实力,因此便认为孩子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遇事简单粗暴解决,甚至不自觉地在打骂孩子过程中发泄情绪。加之这些父母平时对孩子陪伴和关注过少,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导致小问题积攒成大问题。
还有些家长过度“完美主义”,将自身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陈曦指出,很多时候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与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家庭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这些都是导致近几年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出问题、罹患精神类疾病增多的重要原因。
少年儿童心理和精神疾病在临床上有哪些类型,又该如何分辨?
何凡表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精神类疾病更多集中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神经发育障碍方面,临床表现有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如语言发育落后、交流障碍、活动过度等。一些学龄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学龄前未能被及时识别,入学后一些症状也会凸显出来;另外,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抽动症状等也较为多见。12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情绪行为问题更加突出,如焦虑、抑郁、易激惹、冲动等。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疾病类型与成人愈发接近。
据何凡介绍,儿童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早发现、早治疗,足够重视是关键。
了解孩子
从准备成为家长那刻起
2023年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增进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