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凉山彝历新年主要介绍 彝族过新年风俗有哪些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3-11-10

  彝历新年,彝语称“库诗”,是彝族同胞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分布于川、滇、黔、桂广大彝族地区。我州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过凉山彝历新年。彝历新年期间,男女老少欢聚一堂,狂欢娱乐,共同庆贺人丁兴旺,祈福吉祥安康。

凉山彝历新年主要介绍 彝族过新年风俗有哪些

图片来源 四川在线

彝历新年产生年代

  关于彝族年始于何时,现已无从查考,凉山彝族过年中的许多仪式均与祖先崇拜相关,整个节日中充满浓厚的祖先至上色彩。据说,远古的时候,木克勒惹偷杀了天神阿底窝勒的母猪,阿底窝勒发现后找木克勒惹赔偿。为了赔偿猪的事,天神阿底窝勒和地上的木克勒惹进行谈判,从农历十月初一谈到十五才商定出一个结果:每年十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家家都杀猪赔天神阿底窝勒。木克勒惹事后想到,过年杀一次猪,十月间又杀一回猪,哪有那么多猪可杀呢?于是就把彝族年改在每年的十月初一至十五。还有《居木惹牛》《瓦正秋布》《俄布科散》等关于彝族年的传说。从此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杀猪宰鸡进行庆祝。以后一直沿袭下来,逐渐发展为一年一度的过彝族年习俗。

  汉文献关于彝族年的最早记载是唐代。南诏时期骠信《星回节》写道“不觉岁月暮,感极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五代《玉溪编事》“南诏以十二月十六日为之星回节。”

彝历新年分布区域

  彝族年分布于川、滇、黔、桂广大彝区绝大多数地区。凉山彝族年,主要通行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17个县市和周边的米易、盐边、九龙、泸定、汉源、石棉、峨边、马边、金口河、屏山等大小凉山彝区,其中以美姑、昭觉、布拖、喜德等县彝族年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特色。

彝历新年主要习俗

  凉山彝历新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年前准备、年节期间、年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民俗事项独特而丰富。

年前准备

  彝族十分重视年节,对年节准备很有讲究。凉山彝族过年多在秋收后,没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统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由历算师或毕摩择吉日,时间多在秋收之后的十月或十一月。

  在过年前一两个月,每家每户都会上山砍柴、割蕨基草,将柴火晒干后堆放在屋前待用,高高的柴垛堆寓意着来年的勤劳、丰收、康乐。酿制泡水酒、推制豆腐是彝历新年的传统习俗,通常在年前十几日或几日就开始进行。

  彝历新年时,对过年猪特别讲究,忌用种猪、老母猪、花毛猪、黄毛猪,且过完年就要选定下一年的年猪。过年前一天,妇女和姑娘们就开始清洗衣物、炊具,打扫室内外的卫生,以迎接新年。

年间仪式

  过彝历新年这三天,彝语称第一天为“库诗”、第二天为“多博”、第三天为“博基”。

  “库诗”这一天早上公鸡啼鸣时,各村寨男人们就组成“杀猪小队”,按照传统的顺序,从长辈到小辈家,挨家挨户杀年猪。搓年猪绳、除秽、煮过年粑、捉杀过年猪、讨要年粑、占卜、献祭、吃年饭等,每一个仪式程序有极其严格的规定。

  第二天“多博”,主要是文化娱乐活动,因活动地方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主要为拔萝卜、打秋千、喝串门酒、看年猪肉、玩猪脚、弹月琴、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赛猪膘肉等活动。

  第三天称“博基”,即“送祖”。鸡鸣时分或餐前,做好薄荞饼,备好酒肉,将祭献品盛于餐具,于火塘之上转三圈而后祭献祖先。同时,在门上挂一装有炒面的口袋,意为让祖先路上食用。送祖过程中,主人家还要念诵祝辞,大意为祈求祖先赐福于子孙,来年丰收等。念毕,主妇将杀猪绳执于手作唤猪状,意为让祖先带走年猪。

年后习俗

  拜年,是彝历新年庆典的延续,彝族认为年猪一是献给祖先的礼品,二是献给亲友礼品,所以给长辈亲友背年猪肉及酒,是自古不变的规矩。背肉队伍会三五成群携酒负肉前往长辈亲友家中,拜年的主要对象一般是岳父母、父母、舅族长辈、本家支直系长辈、本村孤寡老人等。在拜年途中遇到熟人,便让其喝一碗“开口酒”,喝酒之人要给予适当礼金。而给礼金同样也是彝族的传统古习,礼金多少由主人家视情况而定,大至金条银锭、马牛羊畜,小至鸡甚至扯来的擦尔瓦流须,均可以示礼节。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