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没有底线!带货主播“媚丑”引流令人无法直视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3-12-06

  带货主播“媚丑”引流令人无法直视

  表情夸张抠鼻挤眼 张牙舞爪披头散发 衣着暴露魔性表演

  □ 法治日报记者  文丽娟

  □ 法治日报实习生 毕 冉

  近日,一场直播带货将“疯狂小杨哥”的徒弟“红绿灯的黄”拽入舆论旋涡,该事件被作为典型案例收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

  报告指出,“红绿灯的黄”在直播间带货某品牌气垫时,形象邋遢,表情狰狞。在直播截图中,她甚至一度叉开腿蹲在桌上,姿势颇不雅观。

  不少网友质疑这场直播带货过于低俗:“680元的高定气垫看起来就像9块9”“好好的高端品牌瞬间变得低俗了”“我会买地摊货,也会买品牌货,但是不会去地摊里买品牌货”……

  随着直播带货的迅速崛起,一些“网红”抓住部分网友猎奇和“审丑”的心理,通过刻意扮丑、装疯卖傻来吸睛圈粉完成带货,但此类低俗带货行为越来越引起大多数消费者的反感。中国消费者协会监测数据显示,10月20日至11月16日监测期间,有关“直播带货”负面信息达156.5万条,占吐槽类信息的47.99%,涉及价格垄断、低俗带货、虚假宣传等问题。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等陆续出台相关规定对直播带货乱象加强治理,但仍然有一些主播靠着低俗、打擦边出圈引流,背后罪魁祸首就是流量变现。低俗带货不但玷污了互联网生态秩序,还违背了直播带货的初衷,大幅拉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低俗带货没有底线

观众反感期待监管

  记者近日浏览多个电商平台的直播间发现,目前进行直播带货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专业主播,还有一类是店铺自己的主播,他们运用直播话术每天进行不间断重复直播。有主播在带货时穿着奇装异服,刻意将自己扮丑,如把脸涂得惨白、嘴唇涂成黑色,用夸张的嘴型反复吆喝:“原价699(元),今天你们到我直播间,只要299(元)!关注我还送粉丝券,只要279(元)!”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网友盘点了一些靠卖丑吸引流量的“黑红”。这些“黑红”或满口大龅牙,龇牙咧嘴;或表情夸张,抠鼻挤眼;或张牙舞爪,披头散发;还有的衣着暴露,表演“魔性”。目前,一些扮丑“账号”已被永久封禁。

  “现在一些带货主播真是毫无底线。扮丑的、低俗的、软色情的、暴力的,我都不敢在孩子面前刷直播,就怕万一孩子看到了产生不良影响。”北京一位刘姓家长说,他的孩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周末让孩子玩一会儿手机,但手机里的短视频或直播App都被他删了。

  来自湖南的王女士对此深有同感,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特别反感刷短视频或者逛电商平台时刷到这些低俗的带货主播。“现在很多主播满嘴网络脏话,有时还说些‘黄段子’,小孩子看到了很容易学样,不仅容易耽误学业、影响身体健康,还容易对孩子三观的树立造成负面影响。”王女士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直播带货内容的监管。

背离社会道德风尚

玷污网络生态秩序

  主播带货时究竟哪些行为属于低俗的范畴?

  受访专家对此解释称,界定低俗的边界需要综合考虑社会道德标准、法律法规以及公众的价值观等因素。一般来说,价值导向不正确、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反公序良俗,包括拜金主义、炫富、炒作绯闻劣迹、衣着暴露等行为都可以算作低俗。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中国网络与信息法学会理事刘文杰指出,所谓“低俗传播”,即通过各种媒介发布和传播低俗内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将信息区分为鼓励传播的信息、禁止传播的违法信息和抵制传播的不良信息。该规定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不良信息,其中就包括“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信息。

  “从‘规定’所做的信息分类可以看出,‘低俗内容’不是法律禁止传播的内容,而是与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有所背离的内容。‘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的’‘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的’信息其实都属于低俗内容。”刘文杰说。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