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版健康码有什么不一样 国际版健康码橙黄绿三色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国际版健康码
今天(3月16日)下午3点,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第36场。
出席今天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的有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陈中,省医保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龚源昌,宁波市江北区常务副区长许会祥,湖州市安吉县代县长宋波。
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骆莉莉主持。
首先由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介绍有关情况——
3月15日,我省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出院病例2例。
截至3月15日24时,我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31例,现有危重病例1例,累计出院1213例,累计死亡1例。
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2954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79人,尚有991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自2月22日以来,浙江连续23天保持本地病例“零增长”,疫情“五色图”连续15天都是绿色低风险“一色图”。
全省累计出院人数连续26天超过住院人数,出院患者已占确诊病例的98.5%,在院治疗的确诊患者已减至17人。
但全省已有14例境外输入病例,所以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必须慎终如始,毫不放松各项工作。
下面,我就近期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一、把防境外输入作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务。
浙江是对外开放大省和侨务大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扩散,明显面临更大的风险系数,疫情防控重心势必也日益“眼睛向外”。
但是,各方面工作举措必须始终“眼睛向内”,要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相统一,将精密智控机制不折不扣抓到位。
首先是“门外”源头预控。
加强对入境来浙人员的信息收集研判,充分发挥侨团商会和侨胞亲属的作用,既劝侨安侨,又关口前移、服务前移。
我省依托海外侨胞回国健康信息预申报平台,提前了解侨胞返乡意愿,同步落实联系人机制,并积极跟进相关服务,努力做到人员入境“预先知、登机知、落地知”。
自3月5日上线以来,该健康信息预申报平台已接受2.5万人申报,在全省形成了入境人员信息一站式共享的有效机制。
此外,还对侨胞开通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建立海外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措施在惠及侨胞等境外人员的同时,也为省内疫情防控提供了前道信息源。
其次是“门口”点穴布控。在国门和省门,都应设一道抵御疫情输入的防线。
我省切实强化首站负责制,特别是在机场口岸,依据国际航班风险等级,分类实施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工作。
鉴于新冠病毒潜伏期较长、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等情况,对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入境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人员、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并结合大数据筛查,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另一方面,充分兼顾入境人员合理关切,使来自低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尽可能顺畅通关,让健康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不少侨胞近期是从其他城市入境,继而前来浙江。
为做到无缝对接,我省分别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口岸派驻工作组,第一时间加强联络确认和信息共享,统筹人员对接转运、应急处置等工作,努力降低途中可能产生的疫情传播风险。
再次是“门内”分类精控。在省内,进一步织牢精密智控网。
按照不同国家和地区疫情分险等级,依法对重点人员分类落实集中隔离、居家观察等措施。
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不断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防控模式,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平台作用,夯实社区、乡村、企业、单位等主体责任,绝不因本地已较长时间无新增病例而放松警惕。
我省将健康码作为分类精控的利器,特别是针对返浙华人华侨、留学生及其他外籍人士实际情况,推出健康码国际版。
截至今天12时,全省已累计发放健康码7209.2万张,其中国际码3.1万张。
为与国内版适当区分,将实行橙、黄、绿三色分类。为适应防境外输入工作的新要求,对精密智控指数也持续迭代完善,更好地发挥宏观引导作用。
二、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与转型升级相结合。目前,我省大中型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较好。
3月14日,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产能恢复率为105.7%,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一些生活性服务业复产程度相对较低,且由于终端消费疲软,存在中上游或相关领域产能恢复率再次回落的可能,亟需采取针对性措施。
复工复产在企业、行业间的不平衡,反映了我省经济整体循环尚未充分畅通,对此要坚持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调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