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与飞行学员一起感受冬日“温度”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2-04

  本报特约记者 王志佳 通讯员 宋兆阳

  这些“别人家的孩子”,在闪亮的光环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从学员到战斗员的转变,他们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刘 威摄

  1月20日晚,到了规定使用手机的时间,飞行学员陈智勇快速浏览着朋友圈。此时,距离农历大年三十还有4天,空军哈尔滨飞行某旅驻地刚刚降下一场大雪。

  “你在温暖的屋内赏雪,我在刺骨的风中奋飞!”看着已经放假的地方大学同学纷纷晒着欣赏雪景的图片,陈智勇默默收起手机,稳了稳心神,又一次投入到第二天的飞行准备中。

  空军飞行学员被誉为蓝天骄子,是大家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闪亮的光环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从学员到战斗员的转变,他们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寒假季,让我们和飞行学员一起感受特殊的冬日“温度”。

  这里的自然“温度”泼水成冰

  这是该旅一次普通的冬季飞行训练。当日气温-28℃,看着机场跑道两侧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飞行学员潘伟烨定了定神,眼睛紧紧盯着面前的跑道。

  这个来自广东的大男孩儿,在入学后迎来冬季第一场雪时,高兴得在雪地里撒欢儿。

  “冷!”如今,潘伟烨最初的兴奋劲儿早已被冬季漫长的严寒降至冰点。

  “计时起飞!”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潘伟烨动作娴熟地松开刹车,加油门、拉杆、上升……飞机带着巨大的轰鸣声,昂首起飞。

  随着飞机越升越高,以往熟悉的大地变得陌生,机场周边的村庄几乎被“埋”进了雪里,弯曲的小河也已消失不见。在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映衬下,蓝天中的飞机好似大海中的一叶小舟。

  空中,潘伟烨凝神注视着仪表盘,时刻观察舱内各种仪器、仪表的变化,小心翼翼地调整飞行速度、高度及方向。

  “下雪后,地面没有明显地标作为参照物,学员容易产生错觉偏离航线。”飞行教官李强形容这种雪后飞行犹如一次陌生空域训练。为此,学员们在地面准备时没少吃苦头。

  一周前的地面预习,潘伟烨和同学们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低温下熟悉机场环境,一待就是一天。时间长了,脸僵硬得像一块铁板,嘴里呼出的哈气,很快又结成冰霜挂在眉毛上,大家都笑着说自己是“白眉大侠”。

  “地面预习时身体还能活动,不至于冻僵,座舱实习才是真的要命!”学员翟和星回想起第一次座舱实习时的狼狈样儿,自己简直就像被锁进了冰柜里。

  座舱实习时飞机并不启动,座舱里的温度和室外没什么区别。翟和星坐进去按程序模拟操作,不到20分钟,已经冻得透心儿凉,两条腿禁不住抖个不停。

  虽然带着薄手套,可不断地摸着铁质设备,那种刺痛的冰冷逐渐渗到骨头里。每操作一下,翟和星都疼得咧嘴。由于反复长时间握着金属方向舵操作,双手冻裂开了口子,翟和星干脆在裂痕处贴了一层又一层的创可贴。两个半小时的实习结束时,整个人僵得已经无法立即起身。

  这里的温度,冷到让人绝望。但这些励志叱咤蓝天的“雏鹰”们无所畏惧,在冰天雪地中逐渐练硬羽翼,振翅翱翔。

  这里的训练“温度”激情似火

  对这个旅的飞行学员来说,冬天是整个学期最忙碌的时候,字典里早已没有“寒假”两个字。

  “每天的时间基本是数着秒过。”学员蒋永超这样描述自己的学习生活。面对入学后的首次轰炸机飞行训练,蒋永超和同学们要在几周时间内,先后完成航理学习、地面预习、座舱实习、大速度滑行等一大堆课目,每一项内容都要经过异常严格的考核。

  室外天寒地冻,室内热火朝天。在某飞行大队学习室,学员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航理学习。虽然被学员们视为“噩梦”,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航理的重要性。

  “不疯魔不航理。”蒋永超把自己调整到满负荷状态,课上认真听、课下反复记,拽着教官不停问。“那段时间,晚上睡觉梦话说的都是航理。”蒋永超笑着说。

  要说热情,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体能训练。冬天外面寒冷,健身房自然成为学员们的“热选”。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