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天路”平安 见证祖国腾飞
中部战区空军某空域管理队值班员正在北京终端管制中心军民航联合运行大厅值班。周雪峰摄
中部战区空军某空域管理队队长王春龙正在值班席位对空指挥。周雪峰摄
中部战区空军某空域管理队值班员叶敏正在记录每日主要任务。周雪峰摄
什么是航空管制员?
春运大潮中,乘坐航班飞向家的方向的人,可能最不愿听到“航空管制”这个词。它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这样一句话:“我们抱歉通知,由于航空管制的原因,您乘坐的航班……”
其实,航空管制员还有另外一面。正如2019年火热上映的大片《中国机长》中所讲述:当客机飞上万米高空,他们时刻注视着飞机的状态、航向;当客机出现故障,他们竭尽全力开辟通路,指引其归航。
不过,对于乘坐航班出行的普通人来说,这一切很难感知,也很少有人注意。
他们就是这么一群人,静静隐藏在每一次平安飞行的背后,很少出现在人们关注的目光里,即使出现了,也总是充满“歉意”。
这就是从事航空管制的中国军人。他们被称作“空中交警”,守护着祖国空中“天路”的安全、通畅。万家团圆之际,他们用默默无声的凝望,陪伴着一次次的出发和到达,也在这“陪伴”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抵达。
他们抵达的终点是战位。他们,是美丽中国的守护者。
“我们干的是后台工作,越是默默无闻,越是责任重大”
冬日午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703米高的西塔台往东北方向望去,阳光下,这座经常被描述为“展翅金凤凰”的建筑,更像是一架盖板镶着玛瑙、宝石的大型钢琴,安放在雪色点缀的大地上。
临近春节,机场跑道上飞机此起彼落,航站楼内人潮涌动,一派热闹景象。
此刻,在北京东三环的一栋低矮小楼内,航空管制员何源静静坐在控制台前,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航线密如蛛网,红色、绿色、紫色等各色飞机标志在不断移动,大兴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的进出港航班飞行情况一览无余。
何源是中部战区空军参谋部航管处的一名参谋,也是战区联指空域管理队的规划评估室主任。“上了值班席,都是管制员。”交完班,何源坐到记者面前,眼睛仍不时朝着值班席位方向瞅上一眼。
“我国的领空,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空军具体组织实施全国飞行管制工作。”说到管制员这个岗位,何源的介绍很简短:通畅空中航路,军机民机都管。
话虽如此,但他们平时还是为军机提供空域保障较多。“春节临近,民航航班增多,我们这些管制员就需要时刻守在屏幕旁,以便及时处理一些特殊、异常和意外情况。”何源补充说。
一次值班,何源发现一架入境的外国航班通信出现问题,反复呼叫都没有应答。于是,何源迅速做出反应,向指挥所上报情况……他又与民航相关部门联系,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半个小时后,这架航班通信恢复正常,他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飞行无小事,离地三尺有风险。何源和战友要做的就是,在地面上尽可能化解天空中的危险。
从2012年开始,何源投入北京终端管制区空域结构调整工作,为兴建开通大兴国际机场做准备。京津冀地区本来空域结构复杂,航路航线远比别的地方密集,要在其中再加入一个年起降量巨大的大兴国际机场,空域调整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使航路航线的设置既兼顾军民航单位的需求,又科学合理、简捷高效,还能把空中风险降到最低?作为牵头单位的负责人之一,何源觉得自己一下子“成了那枚要穿起千条丝、万根线的针”。
新辟、调整、取消航路航线,划设军民航进离场航线……那段时间里,何源最缺的就是时间,经常一忙就到后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