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把战争制胜机理真正搞清楚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2-08

  当前,全军掀起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研究热潮,在此过程中,关于制胜机理的概念有许多不同提法,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前提条件是厘清其概念,否则研究起来往往会不得要领,更谈不上指导军队建设与作战运用。

  制胜机理重在揭示作战路径

  什么是制胜机理呢?

  首先从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突破巴列夫防线说起。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突破以军防线,埃及军队在登上苏伊士运河东岸后,派工兵用高压水枪冲刷以军的沙质防御工事,一旦制造出小缺口,就用炸药和推土机扩大缺口,在不到10个小时内,打开数十个可容坦克通过的缺口,彻底突破以军巴列夫防线,取得作战初期主动权。其中,突破防线包含的制胜机理是,突破沙质防御工事,可以通过高压水枪冲刷方法,其理由是沙遇到水后很容易散,这是一个常识。

  这是战役层次的制胜机理。战略层次的制胜机理,如现代战争将以往的攻城略地转变为对目标国民众意识的全面战略控制,理由是可造成敌战争系统因“空洞化”而崩溃;战术层次的制胜机理,如炸桥需要把炸药放在桥的重心上,理由是这样才能将桥最大程度炸毁等。由此推论,制胜机理就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根据敌作战体系的“脾气”,为战胜敌人而提出的作战路径及理由。其中,作战路径,规定作战力量的作用指向,即打敌人作战体系哪里,才能打准、打疼、打瘫它。理由就是选择作战指向不是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有其可靠的道理及依据。如“打击重心”制胜机理,界定作战力量指向为敌作战“重心”,其理由为重心是敌作战体系各要素相互作用与联系的“枢纽”,打击它更容易破击体系、瘫痪其战斗力。

  作战力量是一种矢量,由方向和大小共同决定,其战斗效能同样由方向和大小共同决定。制胜机理要转化为现实,作战力量只有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等达成足够优势时,才能在特定的作用方向上真正战胜敌人,即“力量优势原理”。这是战争制胜的普遍规律,我军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拿破仑关于“军事艺术的秘密在于在必要的地方和必要的时间,使自己的军力超过敌人”等,都反映了这一原理。如联合作战的基本思想为: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其中,信息主导反映了信息化战争的本质要求,而后面两项则揭示了信息化战争的制胜机理,精打要害说明作战力量的指向,联合制胜则强调通过联合形成力量优势。

  可见,制胜机理=“作战路径及理由”+“优势原理”,其重点在于界定打击敌人的路径。

  厘清制胜机理概念有利于战争研究向纵深发展

  目前,关于制胜机理的概念有许多提法,但大多未能准确反映其本质。通过厘清制胜机理概念,可以化繁为简,驱散认识和研究中的各种迷雾与阻力,促进制胜机理研究向纵深发展。

  化解“胜道”迷雾。关于制胜之道有许多说法,如,《孙子兵法》中的“速战速决”“以地为助”“知彼知己”“彼竭我盈”“以镒称铢”等多种制胜之道,正在提出的有集效聚优、并行联动、自适应协同、破击制胜等,还有数量规模制胜、技术手段制胜、战术设计制胜、精神震撼制胜、欺骗制胜、突然性制胜等,可谓种类繁多。根据“作战路径”制胜机理,可以将制胜机理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作战路径的,界定作战力量的使用方向,如打击重心、体系破击等;一类是关于塑造力量优势的,界定作战力量的大小,如,突然、快速、精确等,这样便于对现有制胜机理多种提法进行比较分类,破解复杂性迷雾。

  辨析相关概念。其一,“内在原理说”。一种说法认为,制胜机理是指制胜的路径及理由,但将机理的“理”和理由,理解为自身作战体系构建与运行的内在规律与原理,而不是采用此作战路径的理由及依据。其二,“机制”说。认为制胜机理,是作战体系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实现对抗制胜的内在机制,如,集效聚优机理、并行联动机理等,将机理与机制混为一谈。其实,机理是一种理念性的东西,机制则是机理的实现方式,两者是决策与行动的关系。其三,“特点”说。认为信息化战争所呈现的一些特点,实际上就是制胜机理。其实不然。制胜机理,是对战争特点及具体战争情况等进行思维加工后所形成的产品。如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经过综合分析我抗日战争的本质特点后,才洞察到我抗日制胜之道,形成正确的战略指导。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