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黎檀实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2-19

   原标题:战“疫”一线守门人——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黎檀实

   1963年出生的他,笑着说自己是东北人,转头又说:但是我好像十多年没回老家过除夕了,东北的年味儿,最浓了。

  从2020年1月21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的发热门诊确诊第一个新冠肺炎患者以来,他就再没睡过一个完整安稳的觉。

   黎檀实指着5岁小女孩给医生画的画,一边读一边感慨。张赫 摄

   贴在急诊科办公室门上的5岁小女孩的承诺:我们在家玩,把口罩留给医生用。张赫 摄

  跟随他多年的护士长刘钰说,如果不讲,别人一定看不出他的右腿有点跛,大腿的一大块肌肉都被手术切了。看不出来,是因为他走路太快。

   急诊楼里的他,走路像风一样。

  他说,前面有患者在等待生的希望,医务人员要首当其冲。他知道,疫情防控态势严峻,要做好一切准备,坚决守护好北京地区广大军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他,就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黎檀实。

   黎檀实(右三)介绍新发热门诊启用情况。孔令占 摄

   1月21号发热门诊检测出第一个疑似病例

   “我知道,疫情来了。”

   “主任,这个病人有问题。”

   “马上采取措施隔离,启动紧急预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疫情阻击战,在1月21号悄然之中打响。

   “它到了我们的身边了。”这是黎檀实发现发热门诊第一个疑似病例时的第一反应。第二天,整个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启动了应急预案——全科人员停止休假计划,22号全部返程回岗。

   黎檀实为病人查体。肖红菊 摄

  军令如山。急诊科开设有发热门诊,第一道防线就是遏制疫情的门槛儿。黎檀实说,发热门诊的医生护士平时5个,22号开始增加到12个,按照一级响应机制展开工作。

   “这位61岁女患者,从武汉回京过程中去了好几个医院,始终没确诊,到了总医院,我们敏感地意识到不能让她走。”黎檀实回忆,十几次核酸检测里,只有两次是弱阳性,其他都是阴性,但是根据CT和总医院多学科专家的反复会诊评估,最终判断这位患者必须隔离。”几天后,北京市疾控中心发现了患者周围多位密切接触者均发生同样情况,随后把患者紧急转移到定点医疗机构继续观察隔离治疗。

  作为从业35年的灾难和应急领域的专家,黎檀实判断这位患者的问题并不是个例。疫情蔓延一个月以来,诊断依据、患者数量一直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核酸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也就是有的病人没有检测出来。这样可能造成个别传染源没有真正被识别出来,有扩大的风险。这个问题发现以后,以前诊疗方案把核酸检测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现在第五版诊疗方案把CT和临床也作为依据,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作为对病人恢复情况的判断。”黎檀实说,我们要相信技术,但是不能完全依赖技术。面对如此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每一个选择都是在成长之后做出来的,没有试验就没有标准。

  黎檀实说,面对这次疫情,广大医务人员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这种坚定的选择,让人泪流满面。

   返京潮来临,疫情防控任务很艰巨

   “但我们做好了准备!”

   “危难时刻,军人的出现总会让人觉得安稳,觉得有底气。对于军医而言,更意味着精湛医技下的严格、科学的管理。”谈起军医的职责,黎檀实满眼坚定。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