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军中战斗,在行军中成长
当“橄榄枝”递过来,你得抓得住
三级军士长许志强没想到,自己军旅生涯的“拐点”来得如此突然。
那年春节还没过完,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指控雷达连就接到上级通知:人员进厂培训,准备接换新装备。
许志强和战友们满怀期待地打起背包,登上了南下的火车。
作为连队的老班长,这一刻,许志强盼望得太久了——
那年,连队调整组建,用的却是老装备。受限于装备性能,连队日常工作单一。眼看着兄弟单位陆续列换新装,使命任务不断拓展,这名老兵眼里的光一点点暗淡了下去。
“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想要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许志强说,“听到连队接装的消息,我知道,证明的机会来了!”
然而,一腔热血并不能带来预想中的完美开局。
新型装备信息化程度高,背后的技术原理复杂。以战勤班成员当时的思维层次和理解能力,适应这样的新变化,颇为困难。装备原理授课时,战友们听得云里雾里、面面相觑。
此时,老班长许志强决定用笨办法啃下这块“硬骨头”——一遍遍背记重要参数,直到能熟练默写;一遍遍绘制核心零件位置结构,旁边写满了反思总结……
这样的钻研精神,不仅帮助许志强拨开了专业的迷雾,更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学习热情。
由于人手短缺,中士李文选被临时抽调到电源专业。功底单薄的他,从电路图中最简单的标识学起,逐渐摸出了门道。
翻看战友们那一沓沓笔记,我体味着连队教给自己的第一课:当“橄榄枝”递过来,你得抓得住!
接装培训后,雷达分队马不停蹄地转场,参加某演训任务。空旷的戈壁滩上,部队驻扎的那方阵地,如同荒野中的孤岛。凛冽的寒风从四周袭来,扑打在战友们的脸上。
艰苦的环境打磨着官兵心志,也培塑着连队气质。连长带着战勤班在舱里一待就是一整天,饿了随便对付几口。下士张衡的皮肤乌青皴裂,嘴角的皮掉了一层又一层。然而,他顾不上理会这些。繁忙的战备压力,让大家精神高度紧张。
一天清晨,下士刘纪超早早起来烧水煮面。没多久,上级突然组织等级转进,他急忙拔掉电源开关,奔向装备方舱。
演练结束已是午后,刘纪超才想起来,锅里还泡着面条。掀开锅盖一看,挂面早已变成面糊。顾不上挑剔,战友们狼吞虎咽,一扫而光。
辛劳与心血没有白费。那次演练,雷达成功捕捉目标,为上级指挥员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情报信息。
新装备初露锋芒。指挥席上,许志强眼中星光点点,兴奋异常。
做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不重要,拧得紧很重要
列兵刘珍琦手捧伪装网,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大漠绵密的细沙上。烈日灼烧,热量肆无忌惮地笼罩在身上,汗水早已浸湿了刘珍琦的迷彩服。
此刻,刘珍琦感觉自己像烧烤炉上的肉,滋啦作响。作为从小在海边长大的男孩,他一直都对大漠孤烟有着别样向往。
部队进驻大漠一个月后,刘珍琦初来时的新奇感,一点点被毒辣的日头和琐碎的日常碾碎。
那天,狂风撕破了指挥方舱的伪装网。班长安排刘珍琦把新的伪装网从阵地东头送到西头。实弹射击即将开始,他不敢怠慢。
来到指挥阵地,刘珍琦恰巧碰见了中士崔恒彬。虽然同住一间板房,可作为主要战勤号手的崔恒彬每天早出晚归,两人很少碰面。
“班长,你都没怎么晒黑!你看,我都快黑成煤球了。外边太热,活又成天没完没了……”刘珍琦一脸羡慕地望着崔恒彬,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晒得黢黑的面庞。
刚从指挥方舱下来的崔恒彬,无奈地挤出一个苦笑。虽然不用在舱外忍受烈日灼烧,可这次课题验证难度大、挑战高,他和战勤班成员每天十几个小时都泡在舱里,开展操作演练。
为了缩短操作时间,崔恒彬恨不得把快捷键操作指南焊在脑子里。每天一次次击打键盘形成的肌肉记忆,使他可以又快又准地完成操作。
听到刘珍琦的抱怨,崔恒彬决定把舱里战友的状况讲给他听——
由于临时调整导调方案,中士陈游港临危受命,补位号手参与指挥。这个腼腆的重庆男娃说话口音软糯,个性却特别要强。
实弹射击的日子一天天逼近,陈游港夜以继日守在方舱里熟悉方案。一次训练间隙,他困乏极了,倚着一旁的机柜眯着了。睡梦中,他还下意识地背着参数……
“就像咱机柜上的螺丝钉,拧在哪里不重要,拧得紧很重要。”崔恒彬拍了拍刘珍琦的肩膀,转身上车继续战斗。
听着班长的故事,看着班长的样子,刘珍琦仿佛明白了什么。
指挥方舱里,紧张短促的口令此起彼伏。随着指挥员射击口令的下达,崔恒彬紧盯显示屏,感觉心快提到了嗓子眼儿。
导弹的光点一点点逼近目标,直至成功一击。崔恒彬与身旁的陈游港相视一笑:成了!
舱外,首次目睹导弹发射的刘珍琦感到无比震撼。他和战友们看着导弹腾空而起,随后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
能够见证实弹发射的恢宏气势,刘珍琦分外激动:这样精彩的时刻,也有自己这名列兵的小小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