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做一颗会思考的“子弹”
一名狙击手和他的11本“狙击笔记”
■解放军报记者 黄昆仑 特约记者 童祖静 通讯员 吴晨伟
盛夏时节,细雨绵绵,雾气升腾,第72集团军某旅一场狙击手射击考核正在紧张进行。
飘忽的风向、昏暗的光线、高湿的空气,对射击带来较大影响。只见合成四营某连中士沈财生微调瞄准镜,迅速计算射击参数,目光如猎鹰般锐利。
“砰!砰!砰!”随着沈财生食指轻扣扳机,3声清脆的枪声响彻密林,靶区接连传来捷报:“10环!10环!10环!”
现场指挥员、营长付海当即竖起大拇指。因天气突变,原计划准备取消射击考核,沈财生认为,雨天射击条件虽然苛刻,弹道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大,但越是困难条件越能提升狙击本领。于是,射击考核得以正常进行。
来到靶区,沈财生仔细观察弹着点分布,随后从口袋中掏出一个本子,将气象条件、射击参数、弹着点分布情况记录下来。
这是沈财生的射击秘诀,也是他的“成长手册”。指导员袁鑫强告诉记者,每次打完靶,沈财生都要将射击参数记录下来,如今,他已经记了11本“狙击笔记”。
翻开笔记本,一串串射击数据、一段段弹道分析,记录着沈财生从狙击新手到神枪手的华丽蜕变。
对担任旅队狙击课目教练员的沈财生来说,这些笔记本还是战场教科书。“天气不好,对射击参数有影响。”走下射击场,沈财生及时向战友讲解射击技巧,“敌人可不会挑天气,只有练强自身才能确保克敌制胜。”
翻开沈财生的荣誉簿,一串骄人的“战绩”记录着他的璀璨“弹道”:2019年参加陆军百名枪王选拔赛,他是集团军最年轻的狙击手;2020年参加集团军狙击手集训,他打破某型狙击步枪考核纪录;2021年他自创的“弹道推演法”,大幅提升射击参数准确率与射击成绩……
从射击场归来,沈财生马上开始伏案分析数据,一条条狙击弹道在他的脑海中飞行穿梭,破除风速、湿度、温度等阻挠,向着靶心进击。
“狙击手,就是要一击必杀。错失机会,猎手就会成为猎物。”如今,沈财生还在不断完善他的“狙击笔记”。在“狙击笔记”扉页上,几个字振聋发聩:“战场上,不允许一丝一毫的误差!”
沈财生(右二)与战友们交流射击经验。秦康辉摄
战场上,做一颗会思考的“子弹”
■解放军报记者 黄昆仑 特约记者 童祖静 通讯员 吴思哲
冷枪,热血。
荧屏上,电影《狙击手》正在放映,志愿军战士在茫茫雪地里,与敌狙击小队展开巅峰对决。
荧屏前,第72集团军某旅中士沈财生热血沸腾。虽然这部影片已看过多次,但每看一次,他都会为先烈们的精湛技能和战斗精神感到心潮澎湃。
沈财生是一名狙击手。人群中,身材瘦小的沈财生并不起眼,但只要扛起狙击枪,他就仿佛变了一个人。比武场上,他夺得过多项狙击手比武冠军;训练场上,他要求严格到近乎苛刻,却被战友们服气地称为“枪王”……
近日,记者走进该旅,探寻“枪王”沈财生与他的11本“狙击笔记”背后的故事。
狙击,是一道缜密的战场精算题
那年,沈财生随部队转型换岗,从机枪手调整为狙击手。同为射击专业,却有天壤之别:过去是发散火力,如今是精准锁定,射击理念截然不同。
从一名狙击门外汉成为公认的神枪手,秘诀是什么?
“精算!”面对记者的疑惑,沈财生脱口而出。他拿出伴随自己狙击生涯的11本“狙击笔记”,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沈财生清晰记得第一次参加狙击射击的“尴尬”:由于对数据掌握不清,调整表尺失误,他成为全队唯一脱靶的人。
那天傍晚,沈财生失落地坐在操场上,一股从未有过的挫败感涌上心头。
“狙击是一道精算题,掌握好数据的奥秘,才能练就一击必杀的过硬本领。”迷茫之际,班长沙罗的话提醒了沈财生。
从那以后,沈财生养成一个习惯,每次射击都要记录弹着点分布,测量弹着点之间的距离,逐一分析弹道数据。
为改善呼吸频次、稳定心率,沈财生几乎每天进行长跑训练;为提高据枪稳定性,每次训练时,他都在枪管上立一枚弹壳,常常练到胳膊都抬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