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一级伤残军人周全弟——"冰雕战士"顶天立地
四川省成都市繁江小学学生为周全弟系红领巾,向老英雄致敬。李胜子摄
这是一个感动无数国人的军礼。
电视节目中,失去双腿、坐在轮椅上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志愿军老战士周全弟,举起失去右手的残臂,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6军77师231团一营二连战士周全弟,向祖国报到!”
一声“报到”铿锵有力,是坚定的表达,更是一生的承诺。
70多年前,周全弟在抗美援朝战场伏冰卧雪,因严重冻伤,四肢被截掉。70多年来,“冰雕战士”周全弟克服伤残困难,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上继续冲锋。他用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人生,书写了一名老兵对党和祖国的无限忠诚。
“那些牺牲的战友,要是能看到现在的幸福生活就好了”
那年冬天,特别寒冷。
1950年12月,历经半个多月急行军,周全弟跟随部队到达冰天雪地的长津湖一带。为完成伏击任务,周全弟和战友们冒着酷寒,在雪地里潜伏了三天三夜。“冲锋号响起,我却站不起来了。”想和战友们一起冲锋的周全弟,听到了“周小鬼在哪里”的呼唤,却无法发出一点声音。
战斗结束,战友们返回阵地搜寻,才发现被积雪埋得只剩头和脖子露在外面的周全弟。紧急送往战地医院,周全弟由于冻伤时间太长,永远失去了双腿及双前臂。
周全弟醒来后,得知是医护人员自发献血,才从死神手里抢回他的生命。“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给的,我身上流淌着医护人员的鲜血。没有他们尽心尽力照顾,我不可能活到今天。”周全弟说。
2021年,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上映,休养院组织集体观看。电影看到一半,周全弟就离场了:“我看不下去,想起牺牲的战友,心里难过……”
虽然已经过去70多年,对周全弟而言,那段烽火岁月依旧历历在目。他常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完成任务,对不起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
多年来,周全弟一直有个心愿——找到自己的老部队。他苦苦寻觅,试着给老部队写过信,但因为部队历经数次转隶移防,一直没能获悉老部队的消息。
2020年,海军陆战队某旅“梁山战斗英雄连”和周全弟取得联系,并专门组织官兵前来看望慰问。官兵特意带来一面写满全连人员姓名的荣誉战旗,邀请老英雄签名“归队”。
见到老部队的年轻战友,周全弟欣喜万分。面向战旗,周全弟挺直腰杆,声音洪亮地喊出埋藏几十年的心声:“我是志愿军老战士周全弟,向连队报到!”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那些牺牲的战友,要是能看到现在的幸福生活就好了。我要‘站着’替他们多活几年,看看祖国的强盛……”周全弟的眼眶,噙满泪水。
“靠别人不是办法,我要自力更生”
这是周全弟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刻:摇着轮椅车来到休养院的院子里,和其他战友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好生活。
1953年,周全弟来到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一级伤残的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学会了独立穿衣、吃饭、摇着轮椅车“走路”……“靠别人不是办法,我要自力更生,让护理员去照顾比我更需要照顾的人。”周全弟的坚强和乐观,深深打动了休养院的工作人员。
早些年,休养院给伤残军人配发手摇轮椅车,考虑到周全弟的情况,给他配发的是一张带轮子的平板床。周全弟不愿意接受特殊照顾,他把别人的轮椅车借来,学着自己从床边挪到轮椅车上,用残臂摇动车把。不知道摔了多少次,他终于熟练掌握驾驶轮椅车的技能。后来,休养院要给大家换发电动轮椅车。周全弟拒绝了:“摇这个车把可以锻炼两个胳膊。电动轮椅车一开就跑,没法锻炼。”
2001年,周全弟的妻子曾凡顺因病去世。休养院一休养区主任伍红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上门给周全弟送菜,发现他不仅自己学会了煮饭,还坚持自己刷碗,“我要帮他,他就是不同意……”
每当看到周全弟坚强的身影,伍红都会想起一首诗。那是高位截瘫的特等伤残军人刘渝生创作的诗歌《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诗中这样写道:“困难只能在软弱者面前存在,挡不住久经锻炼的士兵……”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这是一个铭刻在数百名师生心底的场景——
失去双手的老兵,用残臂夹住毛笔蘸满墨汁,在宣纸上挥毫泼墨。
现场异常安静,所有人屏住呼吸。只见老兵运笔自如,除需要帮忙移动纸张,和常人书写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