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既是武器,也是第二生命,对于他来说,战车就是战友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3-10-19

  兵心·匠心

  ■苟文彬 李浩琦

  眨眼进入初秋,我们见到第74集团军某旅装甲技师兼驾驶员张景勇时,距离他被评为2023年全军优秀军士已过去2个月有余。

  此时,张景勇繁忙依旧:理论课堂上,他向战友们讲解自己编写的两栖战车教材;陆地训练场的攀爬架上、沙池里有他认真训练的身影;海洋深处,他在惊涛骇浪中驾驶战车熟练地完成高难度动作……

  

  “张景勇,可算找到你了。赶紧,当兵去!”听到村干部的话,年轻的张景勇腾地起身,向县城飞奔而去。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为梦想而奔跑的快乐。

  2004年冬,张景勇离开山东老家,南下广东,开始了自己的军旅人生。彼时,这个曾经计划开出租车的山东小伙,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与两栖装甲车结缘,在陆地上披荆斩棘,在海洋里劈波斩浪。

  浩瀚南海,烟波浩淼,云谲波诡。

  一次活动中,张景勇第一次见到了两栖装甲车。厚实的装甲,宽大的履带,高高扬起的火炮,深深震撼着他。

  回队后,张景勇心中就对两栖装甲车充满向往。没想到,入伍不到1年,他的梦想成真了——连队推荐他参加两栖装甲车驾驶员培训。

  初入集训队,装甲车构造与操作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张景勇的想象,理论学习难度很大。不过,对战车的痴迷让他有了一颗不服输的心,整个人就像一台动力十足的引擎高速运转,逐渐从驾驶员队伍中脱颖而出。

  入伍第3年,张景勇已经成长为一名特级驾驶员。对于战车所有的部件,张景勇都能做到熟稔于心,战车的各种“脾气”,他总有办法对付,大家都称他是“问不倒、难不倒、考不倒”的“技术大拿”。每当听到战友由衷赞扬时,他总是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说:“哪是什么‘大拿’,我不过是喜欢摆弄、琢磨罢了。”

  单位首批列装某型两栖装甲车,张景勇主动请缨接下试训任务,从此开启了从工具间到装甲车驾驶舱“两点一线”的生活。3个多月后的一天,当张景勇走出装甲车时,战友们发现他虽面色憔悴,眼里却闪着自信的光。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张景勇总在琢磨如何提高两栖装甲车对各种极端环境的耐受性,降低故障率。为此,他先后对战车多处部位进行加改装,使单位在重大演习中实现全装参演零故障。

  再次参加驾驶集训,张景勇已从当年的学员,变成全旅驾驶员“总教头”。授课中,他对战车的热爱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大家。

  一次集训考核,驾驶员许航发现,新的通路比平时训练的通路窄了许多。他硬着头皮驾驶通过,却因撞到限制杆,被判不合格。

  “通路这么窄,这不明摆着是故意出难题吗?”走下训练场,许航一脸不服气。张景勇二话没说,直接钻入驾驶舱发动车辆。在他的精准操控下,战车避开所有限制杆,犹如一只猎豹快速从通路中驶出。看到这一幕,许航当即竖起大拇指,心服口服。

  

  长空万里,海疆辽阔。

  那天,夜色如墨,海上阴云密布,风高浪急。跨昼夜联合军事演习进入最紧张的阶段。不远处被灯光照亮的海域异常嘈杂。正在执行夜间装载登舰任务的一辆装甲车,突发触礁险情。车长报告,车辆右倾达80多度,随时可能侧翻沉车。

  “海域陌生、视野受限。左侧履带挂礁,右侧正被海水淹没,必须尽快登车抢救。”

  “战车随时可能侧翻甚至沉海,必须确保不会发生倾覆才能进入。”

  大家争论不休。

  “情况确实凶险,但战车还能挽救,而且宜早不宜迟。”此前一言不发的张景勇已经判明形势,坚定地说,“我和两栖装甲车打了十几年交道,从没有让任何一辆车沉海。今天也不能破这个例!”

  海浪冲刷战车的声音,就像拍打在自己的心上。“战车就是战友,它是有生命的,我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带回去!”张景勇纵身跳出冲锋舟,跃上战车,扒紧左侧车体,踩在齐胸深的海水里用脚来回试探。情况比想象的还糟,拖救车根本无法靠近,只能靠战车自救挪下来。来不及细想,他迅速钻进触礁装甲车的驾驶室。

  驾驶室内,面对不断涌入的海水,张景勇开始争分夺秒地处置。“接通陆上动力,尝试让车辆触礁的一侧履带从礁石上退回来。”他精准地执行着自己推想的第一个救援方案。随着引擎一声轰鸣,装甲车猛地向前一蹿,来回摇晃,倾角却进一步增大。由于倾角过大,车辆无法从礁石上获取动力。一招未见效,张景勇迅速启用第二套方案:让战车自己“游”出去!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