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刻骨铭心的记忆——忆长征路上的“新剧团”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3-10-20

  刻骨铭心的记忆

  ——忆长征路上的“新剧团”

  ■张星点

  1933年8月的一天,我的家乡四川巴中满山开遍了芳香的桂花。吃过早饭,我和十几个同乡一起,到10多里远的渔溪寺参加了红军。那一年,我刚9岁。

  我因年龄太小,被送到军里的“新剧团”,跟随宣传队一起演出节目、鼓动宣传。红军所在的地方,时时处处都有歌声,使人感到乐观、愉快。人们从歌声中获得精神力量,对革命充满胜利信心。红军中的文艺工作者,总是那么善于反映红军的生活和配合战斗任务。长征开始后,我们特别注重行军中的鼓动工作与瓦解敌军工作。在行军途中,在大家疲劳的时候,人们总能听到宣传队的锣鼓声、宣传员们的歌声和喊话声。“同志们,莫掉队,翻过山去就有大米吃!”“同志们,加油啊,前面不远就是宿营地!”这些指战员们所熟悉的喊话声,从川北到川西,从雪山到草地,一路上都伴随着部队前进。

  1935年9月,我们进了草地,穿着单衣,经受着暴风、寒雪、饥饿、疲劳和疾病的折磨及敌人骑兵的偷袭。但大家依然充满胜利信心和乐观情绪。新剧团和宣传队的同志们更是十分活跃,不辞艰辛地进行着行军中的鼓动工作。我们一路上敲锣打鼓,为部队唱歌,表扬好人好事,喊鼓动口号。我们还积极展开创作和教歌活动。那首鼓舞斗志的《打刘湘歌》我记忆犹新:“莫打鼓儿莫敲锣,听我唱个作战歌,摆开队伍打刘湘,一个要打他五个。”

  过草地时,我们多次遭到敌人骑兵的袭击,后来我们也组建了骑兵队伍,并在部队普遍进行打骑兵的教育。在行军中和宿营地,我们广泛教唱《打骑兵歌》:“指挥员和战斗员们,努力学习打骑兵啊……勇敢坚定,确实相信手中武器,一分一秒不要放松,准备战斗打骑兵。”

  过草地时,大家的干粮十分缺乏,不得不一边行军、一边寻找野菜充饥。一天,宿营后,营里打了一头野牛。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一小块牛肉。大家舍不得吃,就带在身边作干粮。各排把分到的牛骨集中起来熬汤,把牛皮烧熟,与野菜、青稞煮在一起,全排在一起吃了一顿牛骨、牛皮汤熬野菜。大家一边吃,一边高兴地唱起了《吃牛肉歌》:“牛肉本是好东西啰喂,不会错呀!吃了补养人身体呀,咳当真!”

  我们红军宣传理想,也以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为理想奠基。长征路上的生活,令我刻骨铭心。

  1936年的一天,我忍受着饥饿与疲劳,正沿着河流前进,追赶我们的队伍。中午时分,前面忽然传来一阵阵清脆、甜美的歌声,是一位女同志唱的《慰问伤病员歌》。我还记得几句:“一劝伤病员,同志们啰喂,你们在前方杀敌人啰,你们作战最勇敢啰喂,光荣负伤为人民啰。亲爱的同志呀,光荣负伤为人民啰……”

  我迎着歌声走去,前面河边有一片树林,我们的担架队和伤员正在树林里休息。一位女同志一边烧水一边为伤员们唱歌。她一下就认出了我,问我怎么掉队了。她也是新剧团的,比我大七八岁,但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她好像知道我饿了,抓了两把青稞给我,说:“快吃了赶队去!”我感激地谢过这位姐姐,又继续朝前走去。

  刚离开担架队和伤员没多远,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枪声!我抬头一看,一股敌人的骑兵正朝我飞奔而来,我立即转身钻进旁边的灌木林中。骑兵过去了,我钻出灌木林,又回到担架队和伤员休息的地方。满地是鲜血,大家都牺牲了。我高声喊着:“姐姐!姐姐!”嗓子喊哑了,也没人答应,回答我的只是大地的沉默与河里的流水声……

  作者简介:张星点,四川巴中人,1924年2月出生,1933年8月加入红军。1939年到延安烽火剧社学习。曾任兰州军区文工团音乐教员和创作组长。2018年2月逝世。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红军时期》)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