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我们,撑得起!”——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年轻医务工作者的青春宣言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3-13

  新华社记者张汨汨、黎云、贾启龙

  “解放军来了!……姑娘伢这么年轻!”22岁的邓艺伟清晰记得她乘军机抵达武汉的那个除夕夜,一路上,不断听到周围人带着惊叹的议论。

  “我要开始战斗了!”她暗暗握拳。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从那天起,她与战友们一直冲锋在抗“疫”最前线。

  这支队伍里,有年长资深的专家、技师,而更多的,是85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队员。一个多月的殊死拼搏,年轻一代的白衣战士们用火热的激情与昂扬的斗志,交上了让人敬佩、也让人安心的答卷,更发出了属于他们的青春宣言——“我们,撑得起!”

  “怕苦怕累怕危险,那我也不会来了”

  汗水顺着防护服滑下,像一股溪流滑进裤腿再流进鞋里;呼吸在重重阻闷下变得急促而艰难;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勒得人“脑仁都要疼出来”……每次下班回到宿舍,陈颖都“累瘫在床上”,嘴里黏得发苦,却常常连倒杯水的力气都没有了。

  即使这样,从进驻火神山医院那天起,她一直坚守在“红区”病房,没有后退一步。

 “我们,撑得起!”——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年轻医务工作者的青春宣言

  3月10日,火神山医院的护士陈颖在做护理记录。 新华社发

  她说:“我来了就是要吃苦的。”

  生于1991年的陈颖,是主动要求“上前线”的。“这么重大的任务,能把我选上,说明组织对我的信任。我也要对得起我的责任。”她说。几十天来,她与战友们担起了责任,也经受住了考验。

  “出乎意料。”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五科主任喻超这样评价他团队里的年轻队员,“来之前还有人担心他们会退缩,吃不了苦,不服从管理……但这些天来,孩子们太棒了!太令人感动了!”

  在他眼中,这批年轻人“除了不爱吃饭爱吃零食,没别的毛病”,之前打了那么多催征鼓劲的腹稿,“基本没用上”。

  他最经常做的思想工作反而是:“不要意气用事,不舒服就到外面缓缓,千万别硬挺着……”感染五科重症患者多,护士们除了护理工作外,还要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几名护士面对几十位患者,忙得脚不沾地。谁都不想中途退出去,因为那意味着战友得承担起你那份工作。

  “25床不愿吃饭,先喂点热牛奶。26床会自己吃,给他下巴下垫块毛巾。27床得喂,但意识很清楚的,你问他吃什么眼睛会眨巴。29床老爷子脾气有点倔,我们得哄一下……”

  这是护士杨湾交班后给同事发去的备注。在年轻队员眼中,对方是患者,也是“自家的亲人”。

 “我们,撑得起!”——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年轻医务工作者的青春宣言

  3月8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五科的杨湾给患者喂饭。 新华社发

  “我也要长成大树”

  再大的压力,也压不住蓬勃的青春气息——

  裹上厚厚的防护服,嘻嘻哈哈地自嘲是“大白”;拔出签字笔,互相在防护服上写各种“创意签名”;脱掉口罩,大大吸一口新鲜空气,仰天长啸:“世界又是我的啦!”摘下护目镜,眉心被挤出泛着血色的“小肉包”——“还挺可爱!”她们冲着镜子做个鬼脸……

  是怎样飞扬的生命、充满干劲的青春,才会面对困难风险,毫无惧色、奋勇向前。

  夜班班车等到了深夜里的最后一批乘客。裹着沉重的军大衣,她们仍然欢实得像一把“迷彩色的豆子”。

 “我们,撑得起!”——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年轻医务工作者的青春宣言

  2月22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五科护师康亚琼为患者做吸氧治疗。 新华社发

  然而不一会儿,这种“解放”的兴奋就会被深重的疲倦冲得东倒西歪,仰着头、张着嘴,一张张年轻的脸庞靠着车窗、扶手,睡得肆无忌惮。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