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解读德国抗疫态势
科技日报记者 李山
近日,德国疫情发展逐渐趋缓,默克尔总理谨慎地表示取得“脆弱的阶段性成功”。联邦卫生部长施潘认为,疫情正变得“越来越可控”。传染病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所长威勒教授则表示,依靠以遏制感染、保护易感染群体、增加服务资源组成的三大支柱,德国抗疫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科技日报记者通过具体数据为您解读目前的德国抗疫态势。
新冠检测从容显示疫情平稳
“检测,检测,再检测!”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博士曾对各国反复强调新冠病毒检测的重要性。德国3月下旬首次实现每周检测35万人次的目标,理论上德国的实验室最多每周可以进行约70万次的新冠测试。但最近4周,德国一直保持着每周约35万人次的实际检测量。截至4月12日,德国至少进行了172.8万次新冠测试。威勒教授强调,要“从战略上更好地”使用新冠病毒检测手段。未来将在疗养院等重点机构进行更多测试,以防止老人和护理人员受到感染。
从测试结果看,德国在3月份最后一周测试了36.1万次,发现31391例阳性,大约8.7%的阳性率;4月份第一周测试了40.6万次,发现36779例阳性,即9.1%的结果为阳性;第二周测试了36万次,发现29302例阳性,阳性率约为8.1%。莱比锡大学流行病学教授Markus Scholz认为,上述数字说明德国的疫情正在稳定。因为德国始终根据相同的标准来决定谁能接受测试,所以可以看到相对稳定的阳性结果比例。未来在防控措施放宽后应该进行更多检测,例如定期检测那些无法避免与很多人接触的高危人群。
确诊病例放缓体现管控效果
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是疫情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3月28日,德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迄今为止的最高值(6294例)。其后连续多日维持高位,如4月1日(6156例)、2日(6174例)和3日(6082例)。随后新增病例震荡下降至2082例(4月13日),再反弹至3609例(4月18日)。从分布来看,4月18日德国半数的地方州(8个)新增病例数超过100例,北威州更是新增976例。虽然总体上已从高点回落,但形势仍不容过于乐观。
再看德国疫情相关的基本传染数(R0)的变化。R0 表示一位病毒感染者在患病期内平均所传染的人数。威勒教授高度重视这一数值的变化,认为它是评估未来防疫措施的重要参考数据。默克尔总理也强调,德国的医疗能力是否够用,取决于每个新冠感染者平均再传染的人数是否得到有效控制。3月初德国新冠病毒的R0值约为3,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后逐步降至1附近,使得疫情“(指数级)动态增长恢复到线性增长。”4月18日,RKI估算目前德国新冠病毒的R0值为0.8(95%置信区间0.7-1.0)。这意味着新冠疫情正在被缓慢地遏制。
医疗系统良好确保及时救治
充足的医护人员和重症监护病床是应对新冠疫情的关键。截至4月19日,德国约有7043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感染率为5.1%,其中11名医务人员病亡。据德国重症监护和急诊医学跨学科协会(DIVI)的数据,截至4月19日,德国1138家医疗机构报告登记了30077张重症监护病床,其中17741张(59%)被占用,12336张目前空置可用。德国处于重症监护的新冠肺炎患者仅为2922人,其中使用呼吸机的为2180人。尽管疫情来势汹汹,但德国的医疗体系“到目前为止从未告急过”。
而另一方面,自4月12日以来,德国新增治愈病例已经超过新增确诊病例,但德国引以为傲的低病亡率已经逐渐升至3.1%。截至4月19日,德国累计确诊病例为139897人,其中病亡4294人。根据RKI的数据,德国70岁以上确诊病例占德国累计确诊病例总数的大约18%。而在4110例病亡病例中,3555例年龄都在70岁以上(占86%),病亡病例年龄中位数是82岁。截至4月18日,德国治愈人数升至约85400人,治愈率已从4月初的28%升至63%。
谨慎回归常态未来挑战艰巨
4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联邦各州州长视屏会议后推出了德国下一阶段应对疫情的政策。一方面继续限制公共生活防控新冠疫情,主要措施延长至5月3日。另一方面,谨慎地开始寻求恢复“负责任的常态”的方法。联邦卫生部长施潘表示,“我们要稳扎稳打,找到重返正常的途径。”公民们应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应对病毒,而眼下的情况显示,德国有着良好机会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