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金铠:用专业和爱诠释护理文化新内涵
靳晓方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于紫月
17年前,小汤山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那时,骆金铠还是一名学生,没能参加战斗成为了她的遗憾。2020年2月初,当得知要重启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时,尽管自己二次复发的肺炎刚刚缓解,她仍毅然领命奔赴抗疫一线。
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22家市属医院834名护士火速集结,因为疫情相遇相识,心手相牵,团结协作。作为护理部的“小家长”和“大管家”, 按照“北京速度和标准”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和战时医疗保障,从基础建设、物资准备、人员培训、流程优化、质量安全等推进精细化管理,确保筹建有序推进,对筛查人员及患者推行“暖心”服务,保证优质护理,实现“护士零感染、筛查零漏检、工作零差错、患者零投诉”的抗疫目标。
骆金铠说:“每个人在这里都收获了成长,对护理专业和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新的诠释,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白手起家从零开始
2月2日,初到小汤山,没有病房,更没有病人,迎接骆金铠和第一批到岗的157名护理人员的,是还在抢建、维修的病区。面对平地起狼藉的工地,大家都一筹莫展,不知从何入手。
理清思路,从图纸出发。作为北京友谊医院护理部主任,经过通州院区开业和顺义院区筹建的历练,骆金铠带领新团队迅速理清思路,重新定位,从图纸出发,与院感、医务、基建等部门一起对接跑工地,完善每个细节,细化“三区两线”工作流程预案;深入检验科、药剂科、CT 室、消毒供应中心、洗衣房等,逐一落实转交接、外出检查、化验标本等送检路线,确定药品领取、患者转运、病员及工作餐领取路线;制定详尽的倒排期计划,从保证质量效率、统筹兼顾战备储备和防控应急的需要出发,制定设备、物资、耗材、生活类清单7036类近6万项、标识12类近10万个。按照水、电、气、暖等八大专项制定同质化、流程化验收清单,精心组织做好验收、筹建、管理工作,为定点医院启用打下扎实基础。“脱下护士帽,带上安全帽,很多姐妹开玩笑说在小汤山又get到了新技能。”
建章立制,管理关口前移。骆金铠常说:“管理统筹决定效率,顶层设计决定成败。”她和小汤山医院护理部主任贾忠萍一起,与来自小汤山、朝阳、安贞、口腔医院的5名老师组成了全新的护理部,结合定点医院战时特点,建章立制,完善流程,推行5S管理和TQM管理模式,启用前制定核心制度5项、工作流程26项、应急预案9项、岗位职责5项、护理操作17项、质量核查表单12项;突出医院感染控制、个人防护、职业暴露及心理应激等内容,完成流程图便于理解操作;增加全流程演练,开业前落实各项细节的优化;编制近4万字《小汤山定点医院护理工作手册》。“精细化、同质化管理为后期战略任务调整及人员变动构架了良好基础,人员变,但环境、流程、标准、质量不变,各项工作才能高质、高效推进。”
与时俱进战略调整
组建团队,发挥各医院优势。“边施工、边验收、边建团队,边增开病区”是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的工作特性。“我们要在一周内完成中大型规模三甲医院开业筹备和护理团队的建设,”骆金铠面临着短时间内融合团队、精准专业、优化服务的巨大挑战。快速集结的834名护士中,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90后护士占比43.3%,既往有过传染病护理经验的只有10人。经过36次人员测算、护士抗压能力测试和52次的人员重新编排整合,建立了护理部直接统筹32个病区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推行小组责任制标准化排班。考虑到护士的经历和培训情况,打散排序,保证每个病区有综合、有专科,有前三批次经历系统培训和后三批次未系统培训的护士混合,保证质量安全,确保零感染;在确诊及重症病区涵盖感染、儿科及心理精神专业的护士,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小儿静脉治疗、心理支持治疗、感染重症、压力性损伤及防护、中西医结合 5个专项小组。“虽然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但可以充分发挥21家三甲医院护士的专业优势,互补互进,边培训、边实施、边改进、边落实。”
此外,还根据实操需要,组织分批次、差异化培训,累计培训护士5万余人次,保证培训率及考核率100%。针对护士长年轻化、缺乏管理经验的特点,组织“每日一课”,共开展了呼吸道标本采集SOP工作坊、气道管理护理技能提升、危重患者急救技术等39堂课、86项内容培训,培养一支248人的标本采集护理专项团队,打造一支学习型、专业化团队。
在“每日一课”中,骆金铠和护士们一起学习八段锦。靳晓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