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60年,从单一型号到飞航导弹家族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4-27

科技日报记者李禾 通讯员姜琼琼 孟扬 李丹

为加快新中国海防建设,1960年4月26日,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第四设计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前身)成立,标志着我国飞航导弹事业从此起步。三部创业者用鲜血、智慧和汗水翻开了新中国海防建设转折性的一页。转眼间60年过去了,三部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60年,从单一型号到飞航导弹家族

潜心铸剑,挺起民族脊梁

回望历史,从建部之初的筚路蓝缕到新时期的蓬勃发展,攻坚克难、自主创新,漫漫征途上镌刻着一代代飞航总体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足迹。

艰苦岁月中,大家在帐篷里学习讨论,在地上挖坑做发动机试车试验,用普通车床切割火药柱,在灯光晦暗的办公室里创造了一年内人均手工描图3000多张的奇迹。从吃透“544”到“上游一号”,让新中国一举结束了“有舰无弹”的历史。

海鹰二号导弹,是我国第一型岸舰导弹。在研制关键时期,苏联撤走技术专家,带走了所有图纸资料。突破关键技术最大问题是发动机油箱材料耐腐蚀性不行,苏制耐腐蚀材料当时国内生产不了,也找不到可替代材料。时任总设计师、被誉为我国“海防导弹之父”梁守槃从篮球结构中得到启发,创新研制了双层皮球式油箱,一举突破了技术难关,“海鹰”起飞了。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60年,从单一型号到飞航导弹家族

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仪式上,通过天安门前的海军部队方阵里,出现了英姿勃发的中国新一代飞航导弹——鹰击八号。“中国飞鱼”为世界所瞩目。“这是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他比法国‘飞鱼’飞得更远。”梁守槃说。

向海图强,劈波斩浪,鹰击八号导弹横空出世,奠定了飞航导弹小型化、多平台、系列化发展基础,铸就了三部发展史上传奇。从第一型岸舰导弹方案成熟,到第一型空舰导弹研制成功,再到第一型超声速飞航导弹成功发射……60年来,三部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从单一目标、单一平台到多目标、多平台的飞航导弹发展道路,成功为多军兵种提供了多个系列、数十型性能先进的飞航导弹武器装备,形成了发射平台灵活、打击目标多样的飞航导弹家族,支撑起我军精确打击作战体系。

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阅兵仪式上,三部抓总研制生产的型号装备“硬核”亮剑,扬军威、壮国威。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60年,从单一型号到飞航导弹家族

转型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几十年自主创新,三部创造了一个个“第一”,填补了飞航领域一个个空白。飞航总体人把忠诚和奉献凝铸在“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中,不断刷新飞航梦、航天梦、中国梦的新高度。

面向国家战略发展新形势和新需求,三部打出一套优化专业布局、调整研发模式、完善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组合拳”,瞄准“装备体系化、体系智能化、智能实战化”发展方向,形成涉及20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格局,持续发力打造国内数一数二的长板技术群。

为充分发挥专业合力,有效提升研制效率,在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基础上,全面开展以IPD+IPT为核心的研发模式调整,实现产品快速研发。聚焦“飞航导弹、空天飞行、无人装备、水下装备、信息装备”五大核心领域装备发展需要,系统开展专业技术体系梳理,初步构建了适用于型号产品研发的技术平台,以此为基础完成了一轮专业工程组调整,试点开展了研究室多项目管理与产品平台梳理工作,促进了专业技术成果共享。

数十载开拓进取,三部研试能力不断提升:建立了配套完善的覆盖设计、试验、集成和保障全周期的飞航导弹研发平台,初步构建了新型飞航武器研制试验条件;建成了架构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支撑了装备设计和研发……

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召,三部打造具有众创空间线下辅导站功能的“双创”运行平台。经多年培育,多个“双创”项目成功孵化为集团公司重大项目。风雨兼程一甲子,三部先后突破和掌握了一大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抓总研制了多型先进导弹武器装备,实现了从传统飞航装备供应商向新型体系化装备供应商的转型升级,飞航导弹技术总体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