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战疫护粮 他们给农民送去“定心丸“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4-27

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

“上周才降温,种地时间需要往后延一点吗”“现在一亩地6000株,您看我家地还能多种些吗”……面对直播镜头,正在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的刘慧涛显得很放松。作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所的二级研究员,这不是他第一次出“镜”了。

线上传授“云秘籍”,线下手把手教。以王立春、高玉山、金荣德为代表的一批吉林省科技特派员都从不同的角度为种粮户送去了“定心丸”。在保粮食安全、保春耕、保稳产的关键时期,他们为田间地头增添了沉甸甸的科技力量。

藏粮于技 半干旱区也能大丰收

“种了半辈子地,从没听说还能这么干,”回忆起初识科技特派员刘慧涛,吉林省乾安县父字村种粮大户金英敏感慨地说,“当时大伙都不咋相信,直到看着人家田里庄稼‘板板正正’,才知道人家真有绝招。”

吉林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栽培岗位科学家王立春介绍,父字村是典型的西部半干旱区,存在着季节性干旱、土壤瘠薄、水肥利用率低、种植效益差等问题。

2005年以来,科技特派员、土壤改良专家刘慧涛及研究团队开始进村入驻,构建“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链式推广服务体系,开展半干旱区水肥一体化、减肥减药等针对性的技术研究工作。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玉米“节水”和“高产高效”生产,水分利用率提高43.1%,肥料利用率提高30.2%,培养村民科学种田意识,带动增产增收,每公顷平均增产粮食1500公斤以上,增收436万元。

保粮食安全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土壤墒情等条件看,今年要好于去年,”王立春告诉记者,“目前春耕准备有条不紊,农资物品、农机农具基本到位,争取今年再创粮食产量新高。”

“云”上科特派效果显著

粮安天下安。面对疫情的影响,专家们无法及时赶赴田间地头,却意外地发现了另一种高效传播手段:新媒体。

利用快手、云上智农等直播平台,专家们实现了“现场实操“与”在线互动”的结合,目前,5场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100.48万人次,其中科技特派员王强研究员所做“梨树修剪技术指导”直播课程在线观看人数高达24.5万人次。

“直播这种形式收到了农民朋友的强烈反响,”吉林省农科院院长、党委书记董英山说。据介绍,除了直播外,吉林省农科院还打造了“网络课堂”,推出了30部视频课程,广泛受到好评,总阅读量达12.22万次。

吉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多表示,科技特派员是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农村创新创业工作的生力军。就应该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让农民群众确实看到并尝到依靠科技致富的甜头,坚定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实现致富的决心,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