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为“牡丹之都”装上“工大引擎”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5-09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4月17日,赶在“谷雨”之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与菏泽市鄄城县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对后者来说,这是区域发展亟需的“强劲引擎”;对前者来说则意味深远。

一个月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吹响了改革攻坚的时代号角。省委书记刘家义提出了“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其中,“让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创新‘策源地’;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科教、产教、校地加快融合,‘融’出产学研新合力。”这两句内涵丰富的话被着重强调。

而这些,正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优势。2017年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4个院所合并组建的新齐鲁工业大学,综合办学实力大幅提升,创山东省属大学排名最高纪录,被誉为近年来中国地方科教融合改革试点的标杆。记者了解到,该校(院)办学资源、科研平台、科技成果、社会服务能力、国际化水平等方面都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不过,在教学、科研、平台上取得持续突破之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胸怀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他们引智育才、对接“十强产业”,培养“新工科”人才,搭建孵化平台,都是为了瞄准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为本省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科技支持。

如何服务山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戮力打造的“菏泽方案”提供了一个样本。

为“牡丹之都”装上“工大引擎”


深耕菏泽近七载:“为了服务菏泽,我们把家都搬来了”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重大责任、重大使命、重大任务。去年9月17日,省委、省政府利用一天时间在菏泽召开乡村振兴调度推进工作会议,刘家义书记强调,突破菏泽最关键的是乡村振兴。

“我们认识到,菏泽乡村振兴事关山东发展全局。依靠菏泽自身的内生动力实现振兴固然重要,但在关键节点上的外力推动同样十分必要,在这其中,科技、人才能扮演重要角色。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人才是关键。”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对乡村振兴有深入思考。

实际上,菏泽的发展背后,有着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持久地努力。

“为了服务菏泽,我们把家都搬来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菏泽校区管委会主任(菏泽分院院长)王权深有感触。

对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来说,服务菏泽,深耕菏泽,2013年的金秋时节是一个重要节点。

这年9月,齐鲁工业大学与菏泽市签订了在菏泽建设校区的相关协议,菏泽校区将针对前者的重点学科优势,挖掘菏泽当地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与当地企业提供“科技引擎”。

一座高水平的应用型院校与一座求贤若渴、求技若渴的城市一旦产生化学反应,结果美妙而意义深远。根据权威统计,菏泽校区(分院)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特色,先后培养优秀本科毕业生近200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8名,与当地10余家龙头企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申报获批“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与当地政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1家,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匈牙利量子生物学国际检测与研究中心、美国圣约翰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并开展国际合作。

无数鲜活的事实可作为注脚。

为更好服务菏泽生物医药主导产业,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菏泽校区(分院)与山东友帮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抗血癌新药“艾维塞尼的关键中间体3,3-二氟环丁胺盐酸盐”等创新药物联合攻关,得到了原研药Agios公司的高度认可,项目完成后,每年可为企业新增产值1600万美元,净利润720万美元。该项目曾获2019年菏泽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过往可鉴,未来可期。

去年10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与郓城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协议。先后有材料学院、电气学院、食品学院等5个教学单位与郓城县开展产学研合作,协助筹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郓城县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获取政府产学研奖励金300万元。其中,材料学院朱超峰教授主持的《玻璃器皿性能提升研究》和电气学院马凤英教授主持的《罐内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落户郓城,成功获得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首届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支持,撬动校(院)地企三方经费投入超120万元。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