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人群当畜群,一些国家正在品尝恶果
安樾 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以来,不仅“群体免疫”的论调甚嚣尘上,而且一些西方国家正在品尝由此带来的恶果。日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表示,“群体免疫”术语来源于兽医流行病学领域,应谨慎用于人类传染病。冒然使用群体免疫可能忽略掉人民、生命以及所承受的痛苦。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动物免疫学家张改平称,世卫组织专家的这一观点,有利于扭转目前一些国家抗疫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他和多位国内外专家同时认为,实现群体免疫的前提是广泛接种疫苗,抗疫应以人类的生命福祉为终极目标。
正在发生的“群体免疫”恶果
截至北京时间5月19日0时51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达4628903例,累计死亡312009例,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其中,美国确诊超150万例,累计死亡超9万例。而在此前一天,全球单日新增确诊超10万例。
在3月份,鲍里斯·约翰逊推出英国版“群体免疫计划”,英国政府计划要让60%的英国人感染新冠病毒,以达到群体免疫的目的。这个疯狂的计划一旦实施,意味着4000万英国人将被感染,120万英国人将被新冠肺炎夺去生命。后来,英国的疫情蔓延愈发严重,英国首相也因感染新冠肺炎被送进了ICU,“群体免疫计划”不了了之。如今,英国已成为欧洲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可以想象如果英国政府的群体免疫计划真的实施,结局将不堪设想。
瑞典是当今欧洲唯一仍在实行“群体免疫”的国家。瑞典始终没有进行严格的管控措施,任由疫情“自由蔓延”。截至目前,该国的死亡病例已经突了3000例,病死率高达12%,不仅高于多数国家,甚至高于美国,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疫情最严重的的国家。
但是,即便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曾在节目中声称自己“十年没洗过手”的美国福克斯新闻主播皮特·赫格塞斯近日再次语出惊人呼吁美国民众要把“自由置于恐惧之上”,频繁出门以便实现“群体免疫”。
按照他们的认识,对人类社会来说,如果社会上有足够多的人感染了传染病后自愈,或进行了疫苗接种,形成抗体,就可以帮助未染病的人形成天然的“隔离”,实现“群体免疫”,从而降低疫情再次爆发的风险。
按照这一观点,某一群体中至少要有约50%至70%的成员被感染并康复,疾病暴发的几率才会大大降低,传染病将很难继续传播,从而达到保护剩余尚未具有免疫力成员的效果。张改平说:“这意味着要以牺牲一半以上的人的生命为代价。”
把人群当畜群,是反人类的做法和认识
一直致力于动物免疫学研究的张改平院士严正指出,“群体免疫”通常用于兽医流行病学领域。把它应用于人类,是置人类生命和痛苦于不顾的反人类的做法和认识。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日前说,群体免疫这一术语,来自于兽医流行病学领域,本来是叫畜群免疫。在畜牧业中用到这一术语并做相关决定,只是从“残酷”的经济学角度出发,个体动物的状况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但人类不是兽群,将“群体免疫”这一术语应用到人类传染病相关场景时应格外谨慎。因为这可能导致无情的计算,忽略人民、生命以及所承受的痛苦。
瑞安表示,各国应该提防新冠疫情反弹,特意批评了一些抗疫措施不足,寄希望于群体免疫的国家,强调这是非常危险的计算,人不是畜群,不可能突然之间就会神奇地达到像畜群那样的免疫力,这个过程当中失去的生命该怎么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百年前有人提过群体免疫的观点,当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通过牺牲上千万人的性命来形成群体免疫,可能要涉及到几亿人、十几亿人被感染,大批的人要死亡,这种情况在现代往往不被认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也曾表示,某些国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提出的“群体免疫”的观点,这是对老百姓生命安全极度不负责。控制传染源、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永远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根本。
事实上,在英国决定实施群体免疫后,该国就有229名科学家联名发表公开信,称“群体免疫”的思路将让国家医疗体系陷入更大的压力,令很多人失去生命。此后,超过10万普通民众在请愿书上签字,呼吁英国政府采取“更积极的方式”,借鉴一些成功抗击疫情的国家的经验来阻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