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林代表:“等退休了,我就去养猪!”现在行不通了!
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
“‘等退休了,我就去养猪!’很多人常说的这句话,现在行不通了!”5月22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说,现在大学生毕业后要到工厂培训很长时间才能胜任。
秦英林说,过去提起养殖业,就会让人想起脏乱差和污染环境,现在随着养殖装备投入越来越高,从纯手工到机械化、智能化,高学历人才,零污染,河南养殖业的水平已经赶超国外发达国家。
在科技投入方面,养殖场原来只有小电脑用来办公,现在使用电脑管控生产,智能化水平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过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物作为肥料还田,现在新设计的养猪场没有排水,将废水完全回用,还能净化空气,整个技术已经得到全方位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家宏观综合治理下,已经朝着欧洲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齐。秦英林说,“这些升级改变,使生产成本的投入越来越低,劳动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已经逐步在国际社会赢得竞争力。”
“随着养殖业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和健康。养殖业不是个包袱,也不是小副业,它是新兴产业。乡村振兴,我觉得把传统产业做好了,就能够让老农民变成新的职业技术工人,让大学生、博士生回到农村去。”在秦英林看来,养殖业就是乡村振兴的一条出路。他说,牧原现在的养猪人工资在7000-10000元,如果夫妻档都在企业工作,一年就是几十万的收入,养猪致富是实实在在的。
秦英林拿出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字一句地念道:“深化农村改革,恢复生猪生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说:“可见,国家在‘肉盘子’这件事上有多操心。”
他深有体会地说,改革开放后,市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们缺的不是小麦、玉米等原粮,缺的是为养殖提供原料的大豆。肉蛋产量一直是短板,国家每次谈判的背后都是以大豆、肉制品来作为筹码。
为此,作为一个养殖企业家,秦英林表示要“养好猪,产好肉”,在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基础上,让河南成为全国肉食品核心区。
他说,“发展养殖业,河南条件太好了!土地多,平原多。”牧原正筹备每天从东北运输10个专列的玉米到河南,用来养猪、鸡和鸭,真正把肉制品养殖发展成为产业,把养殖业变成中原发展的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