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食用菌代表”的忧心事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5-25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这次“两会”,山东省国瓷陶艺书画院首席技师王一君代表带着一份长达5115字的调研报告,其主题直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七条建议。

王一君告诉记者,这是他和几个专家花了很长时间,进车间,到农户,深入细致的调查,推心置腹的谈话才做成的一份报告。之所以要带到“两会”,因为是这个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正被四大难题拖住了腿。

作为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因为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而发展迅速。在王一君看来,食用菌产业也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食用菌培育会消耗大量农业下脚料,例如小树枝、秸秆、养殖动物粪便等,还涉及棉籽壳、小麦麸皮和木屑等加工废弃物。而循环链中的食用菌废弃物料和菌渣,可加工成有机肥料、养殖饲料和活性炭等。由此,食用菌产业已形成了“林木—食用菌—废料—菌糠饲料—养殖畜禽粪便—沼气池沼渣—沼液—还田作肥料”的闭合式循环经济链。

但王一君说,当前食用菌生产正面临着规模化不够、农村土地政策制约、融资渠道狭窄、人才缺乏等四大难题。

根据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调研报告数据,我国工厂化食用菌占比只有10%。王一君说,“以传统农户生产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正处于工厂化栽培快速替代传统模式的过渡期。这是现实。”

王一君说,虽然国家对农业设施用地政策做了进一步调整,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碰到许多实际问题。比如工人住宿就餐需要建设宿舍食堂用地指标,企业管理需要办公场所建设指标,类似这些指标,需要提前规划,否则审批难度很大。

难度更大的是设施农业高投入,资金需求量大,农户自身投入能力不足,需要融资,而金融信贷又有着种种限制,加之民间金融发展滞后,农民融资渠道狭窄。同时,有关设施农业的政策性保险还不完善,保险业也不愿进入高风险的设施种养殖行业。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对于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王一君发现,对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

对症下药,王一君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要大力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做好龙头公司复制和推广;加快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同时在土地政策予以支持倾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延伸食用菌的产业链,并做好以蘑菇为主题的文旅文章。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