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技术强技能 让脱贫有“术”无忧
王超 高瑞 科技日报记者陆成宽
最近,吴堡县好事连连。
5月8日,吴堡县红湾村的“幸福院”正式启动,迎来了首批入院的留守老人。
5月12日,吴堡县2020年第一期桑蚕养殖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寇家塬镇冯家塬村举行。
5月14日,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蔬菜大棚基地成熟的首批无公害西葫芦运抵神东
……
这些好事,同时也是惠民为民的实事。在这些好事实事的背后,凝聚着国家能源集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力量。
5月12日,吴堡县2020年第一期蚕桑养殖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寇家塬镇冯家塬村举行。
栽桑养蚕是吴堡的优势产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栽桑养蚕成为群众利用春秋两季农闲时节治贫致富重要手段。当前吴堡县扶贫攻坚战进入了决战决胜阶段,及时开展蚕桑养殖技术培训工作也迫在眉睫。为此,国家能源集团出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特邀请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的蚕桑养殖专家为吴堡蚕农开展蚕桑养殖技术规范化、提品质培训,精准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第一期蚕桑养殖培训班为期20天,为冯家塬及周边村落的97名养殖户培训养蚕技能。
“通过培训掌握了种桑养蚕技术,增强了种桑养蚕的信心,今后要将学到的知识用在种桑养蚕上,种好桑养好蚕,提高桑蚕质量,增收致富。”参加培训的贫困户高兴地说。
多掌握一门技能,多一个就业机会,有了生产技能,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参加就业的意愿也明显提高了。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引导贫困户参与就业的目标正在逐渐实现,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5月14日,神东公司扶贫窗口新添了一个商品,来自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蔬菜大棚基地里的首批成熟的西葫芦,以每斤2.5元的价格出售给神东员工。
“这些西葫芦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头茬成熟可摘1500斤,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平均每天都能摘300斤,都被神东认购了!”距离神东矿区240公里外,川口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经理薛艳军看着一筐筐现摘的西葫芦,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个大棚基地是国家能源集团产业扶贫项目。2019年,集团投资215万元,共为当地农民建成20个村集体经济有机蔬菜大棚,占地面积约40亩,今年3月正式投用。大棚基地采取村经济股份合作社集中管理运营,村民按股分红,员工全部聘用本村村民,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消费扶贫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让产业扶贫的链条更完整。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长效机制的建设,推动消费扶贫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产业扶贫只是一段,将产品卖出去了,贫困群众才真正实现增收。”国家能源集团驻村第一书记高瑞说,在他看来,消费扶贫可持续的前提是找到该模式的利益连接点,那就是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需要有“可保证的品质”。
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的同时,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助推消费扶贫,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对吴堡县的消费扶贫力度不断加大,集体认购、员工认购、发放电子扶贫码、设立“扶贫专柜”、党员干部员工“一步到户”等多种形式。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切实解决了当地农特产品的滞销问题,解决了不少贫困户的燃眉之急。截至目前,在吴堡消费扶贫金额超过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