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补充修改89处,总理亲自一条一条意见看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我们把意见尽可能尽最大努力去吸收,并且最后是总理亲自一条一条意见去看。”在国新办5月29日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在介绍《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时表示,由于今年报告篇幅较往年压缩近一半,代表提出增加内容的建议相对多一些,共补充修改89处,很多修改之处综合了多条意见。
90%以上是补充内容的修改
“2017年修改78处,2018年修改86处,2019年修改83处,今年略多一些,其中90%以上是补充内容的修改。”孙国君说,总体上看,补充修改内容涵盖了70%以上的意见。对报告修改中暂未直接采纳的意见建议,已转给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
与往年相比,补充内容的意见居多是今年的一个特点。修改意见主要集中在民生保障、疫情防控、宏观政策、投资消费、生态环保、农业生产、科技创新等方面。其中三分之二的补充修改意见直接与民生和就业相关,这是今年报告修改的另一大特点。比如,报告第八部分,也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修改了31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具体来说,例如,在脱贫和农业方面,增加了“增加扶贫投入”“继续执行对摘帽县的主要扶持政策”“加强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发展畜禽水产养殖”“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等表述。在科技方面,增加了“发展民生科技”。
“在金融支持方面,有的代表提出来要利用金融科技以及大数据技术来降低金融的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我们认为这是很好的意见,也补充进来。比如,我们要解决融资的问题,就要解决一些信用信息共享的问题。代表提出来要促进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我们采纳了这个意见。”孙国君说,报告由于篇幅所限,许多政策表述都是尽可能精简,这样做,可以腾出空间写入更多政策举措。为了做好解读工作,起草组正在组织编写《辅导读本》,即将出版发行。
没有被吸收的意见大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一是有些原则性意见;二是涉及影响全局的重要判断和表述,可能改一处会带来其他一系列改变。三是尚需研究的政策,比如,进一步延长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建议出台新的减税政策,这需要一个研究过程,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完善。四是对特定地区给予支持的建议,五是在《报告》相关部分已有相同或相近表述,限于报告篇幅,也是为避免重复,没有采纳。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今年“两会”大幅减少了上会工作人员。今年“两会”尽管会期短,孙国君介绍,为了确保代表委员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不遗漏,国务院对听取意见建议的方式做了调整,通过网络视频连线方式、会议简报方式、热线电话等途径听取意见建议。
新基建的最大特点是市场化投资
吹风会上,有记者提问,新基建大家关注度比较高,这次修改增加了数据中心,包括充电桩的表述也有调整,请问这个修改是出于怎样的考量?怎样界定新基建的概念?要列进去的具体领域会有区别吗?
孙国君指出,今年新基建社会上讨论比较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其中“一新”是新型基础设施。我们推进新基建,主要是基于扩大内需。因为新基建和我们扩大拓展新的消费,包括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是我们促消费和扩投资的结合点。关于整个新基建的范围,大家说法很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一代信息网络、新充电换电设施这些大家有共识的,普遍认为当前就要推进的方面。整个新基建范围可能会随着形势变化不断拓展。
孙国君同时表示,新基建有个最大的特点,与公路、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不同,那就是新基建的投资主要是市场化投资。虽然我们说政府要重点支持,但主要是市场投资,政府主要给予政策支持、创造好的环境。新基建面对所有市场主体开放,会给内外资企业带来同等的发展机遇。比如,我们要建设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现在新能源车市场内外资都有,这个设施的普及会给很多外资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机遇。所以说新基建要从多维度看,它有很多思路上的创新,包括投资方式的创新,包括投资主体和市场开放度都是不一样的。
国办要建立《政府工作报告》督查总台账
今年已经过去5个月,满打满算,只剩7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