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稻核心种植区今年全面实现机械化插秧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原来一个人插秧一亩地一天都干不完,现在用插秧机一天可以插秧100亩,效率提高约百倍,而且,机械化插的水稻成活率相当高、经济实惠。抢农时争分夺秒,特别是在插秧和收割时,今年京西稻核心种植区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作业。”5月31日,在北京上庄镇京西稻核心种植区,大道农业负责人赵春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据了解,2014年,北京海淀区政府实施京西稻保护性种植计划,划定保护性种植区域,上庄镇成为京西稻保护性种植主产地,成为京西稻核心种植区域。目前,上庄镇京西稻种植面积1830亩。
目前,京西稻上庄产区主要种植种以越富系3为主,上香一号、305为辅。并利用现有的750份种质资源材料,建立了10亩的新品种选育及繁育田。并且,开展种质资源的保护,适宜北京地区的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以及对现有种植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同时还进行京西稻历史沿革种植11个品种的田间展示,发挥相关的科普教育功能。
在北京市农委、海淀区政府、上庄镇党委政府及区农科所和镇农服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为了京西稻机械化生产及其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了确保京西稻品质进一步提升,对京西稻的育秧、插秧、稻田等工作进行了专业化管理。于2018年进行全面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及专业的植保工作。农科所帮助对水稻土壤进行了分析,请农业专家专门订制了土壤改良方案,在采用油菜花做绿肥的基础上,对部分稻田施用了区农科所推荐的有机肥、控释肥,有计划地合理调整肥料用量,达到产量、品质的最佳结合。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区农科所推荐的有机肥和控释肥科学有效。2019年,已全面使用区农科所提供的控释肥,力争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逐渐改善土壤环境。
为解决工作效率和劳动力压力大的问题,2019年开始试行了机械插秧,经过实践,得出结论,机插秧的单位生产率得到大幅提高。既让秧苗成活率好,返青快,稻苗分蘖情况更好又彻底解决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沉重劳动。解决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瓶颈。
经过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经验教训,目前已经有了一整套的京西稻标准化种植体系,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生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