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创新平台最高一次性奖励500万! 福州积极建设世界文化遗产大数据中心,打造“数字应用第一城”
陈长森 梁凯鸿 张旭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黄温玲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均可无感刷脸,在家登录互联网医院就能寻医问诊,办理所有公共服务事项能够“一码通行”……2022年的福州,将出现这样的场景。记者6月5日从福州市大数据委获悉,《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年至2022年)》已经出炉,提出年底福州主城区重点区域将实现5G全覆盖。到2022年,福州在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将有大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2年打造300项以上数字应用示范场景,基本实现数字应用第一城建设目标。《福州市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的若干措施》同步印发。
推进“5G+光网”,年底主城区5G全覆盖
布局5G网络,提升千兆网络入厂园、入社区、入户覆盖面。年底全市5G基站突破1.2万个,主城区、县城所在地等重点区域实现5G全覆盖。到2022年,5G基站超过3万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行动方案提出,福州将规模部署物联网终端和智能化传感器,拓展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建设市级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感知数据共享利用,打造城市“触觉感知”能力;汇聚各类视频资源,加快推进视频感知大数据平台、智能视频系统建设,打造城市“视觉感知”能力;建设市级融合通信平台,统一接入视频会商、无线集群通信等系统,打造城市“通信感知”能力。
发力数据蓝海,建设世界文化遗产大数据中心
到2022年,福州将建设高水平数据中心,推进数据中心资源规模化集聚,大力支持国家级大数据资源汇聚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构建数据蓝海;发挥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试点优势,加快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中电数据产业园、贝瑞和康基因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新引进一批国家级健康医疗行业数据中心。
福州将依托世界遗产大会机遇,建设世界文化遗产大数据中心、数字世遗中心。到2022年,建成城市大数据平台,形成百亿公共数据储备池,支撑智慧化城市治理。
行动方案提出,福州将打造全国领先存算平台,大力发展自主可控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到2022年,建立规模合理、应用广泛、链条完备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省超算中心将具备每秒13440万亿次计算能力、30PB数据存储能力,平均资源利用率超过50%。
建设城市大脑,公共服务可以“一码通行”
行动方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共性能力平台,深化福州自主开放“城市大脑”总体架构设计,统筹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视频云、融合通信等新技术支撑平台,构建人工智能能力、数据能力、应用能力等三大能力平台,打造城市智能中枢和数字公共底座。
另外,福州将建设城市AI中台、城市人脸识别、可信数字身份、电子缴费、时空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市级电子证照库和可信电子文件库,全面融合轨道交通、卫生教育、市场监管、水电气等数据资源,推进城市数字驾驶舱和经济运行分析平台等建设。到2022年,实现“城市大脑”全面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码通行”、城市运行“一屏通览”。
构建智慧交通,将全面实现无感刷脸通行
福州将加快部署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便利的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智能的云”交互协同;推进智慧高速公路试点工作,打造智能驾驶示范高速公路;加快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升级,建设智慧停车平台,提供停车互联、预约泊车、无感缴费等便民服务;加快智慧安检等智能设施建设,全面实现机场、火车、地铁、公交等场站无感刷脸通行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