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书记校长联袂直播,返校复课后第一堂思政课
通讯员 韩笑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书记校长的思政课太接地气了,原来有这么多在抗疫中涌现出的榜样就在身边”……6月5日下午,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校长张卫国走进直播课堂,联袂讲述“爱国”“奋斗”姊妹篇,为返校复课学子带来“回家”后第一堂思政大课。
寄语学子答好青春的答卷
面对这场疫情大考,中国人民依靠坚不可摧的信心,交上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优异答卷,那么这信心从何而来?思政课上,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给出了答案:信心源于中国力量!信心源于中国温暖!信心源于中国担当!
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在直播课堂中。西南大学/供图
李旭锋在讲述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力量的内涵,它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动员力和社会主义国家高效的治理力。李旭锋谈到,党的领导是战胜疫情的“主心骨”,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定海神针”,在这样坚实有力的领导下,我们才彰显出了“中国速度”“中国之治”,才经受起了这场大考。同时,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李旭锋列举了医务工作者、社区干部、科研人员以及中国援助国际社会等等诸多抗疫英雄的实例,再一次阐明“中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出担当负责的大国形象”。听课学生无不动容,“感动”“伟大”的字样刷满屏幕,青年学子的心在此刻同频共振。
对于青年学子如何爱国力行,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李旭锋深情地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青年学子必须做到,爱国要有理性认知,要建立在深刻认同之上,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要理性辨析;爱国要有硬核担当,做到勇挑重担、不畏艰险、矢志创新;爱国要有踏实行动,要心系家国、砥砺本领、勇于实践。
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学生邹传奕说,“回到母校,受到老师同学们的热情接待,收到母校第一时间送上的回家大礼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温暖,由衷地感谢党,感谢国家,感恩母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学生吴斌表示,“坚持全国一盘棋,中西对比,这场战疫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
李旭锋在结束语中,寄语广大学子:凡所有经历皆为成长,每次大考之后,是力量的拔节生长,是精神的淬火成钢。希望经历了这场特殊“战疫”后重回校园的你们,心系家国、坚定信心、努力奋斗,答好青春的答卷、人生的答卷!
青年勇担责任榜样就在身边
“当听到我的抗疫事迹从我崇敬的张卫国校长的口中讲出时,那一刻的激动溢于言表,作为党员,我觉得我和我的团队做了我应该做的,也是能够做的。”这是新闻传媒学院2017级周经伦同学在课上互动环节发表的肺腑之言。举国抗疫期间,他带领沙鼠科技青年创业团队,在媒体平台发布“国有难召必应”倡议书,为防控一线募集约5万元资金,捐出5500瓶消毒液,3000双一次性医用手套,1500个护目镜,12000个口罩,100个病毒试剂检测盒。
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在直播课堂中。西南大学/供图
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的这堂思政课十分接地气,围绕“青春与奋斗”的主题,讲述了众多这场战役中冲锋在前、逆行成景的青年人的故事,包括就在我们身边的西大青年人勇担家国责任、激扬青春力量的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