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纺院:一场“云”上毕业设计作品展,体现艺术人才培养“硬实力”
余磊 夏斌 科技日报记者过国忠
用线描插画和破裂空间的方式,表达南山竹海的主题;运用不同的装帧材料,或抽象、或具象的画面,进行概念书籍的设计;将兔子拟人化,并与十二个月份事件元素相结合,创作卡通插画;将竹文化与中国汉字文化结合,表达竹和人的美好期望……
视传1731班陶巍:《兔文化插画设计》
6月9日,记者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获悉,疫情防控期间,常纺院坚守“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采用多种形式的线上教学,推进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该校创意学院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2020届毕业作品展,得以顺利在云端开幕。
视传1731班杨磊:《南山竹海竹文化“竹望”系列海报设计》
“设计师是社会影响者。透过产品,设计介入生活之中,创造的是更好的生活方式;这是每一位毕业生在新时代下的责任。愿信念与知识常伴。” 教师张珊在评价学生作品时,特别重视设计对社会的影响力。
视传1731班学生贾宇豪的作品,《what問號》概念书籍设计,便提出了一个社会现象问题,“在信息获取如此便捷的时代,当大家都被碎片信息包围的时候,是否还会去寻找、发掘,那些不会发布在某短视频软件和微博上的,与我们当下的社会与我们的生活、人民息息相关的新闻。我们还有对陌生的未知的事件发出疑问的时候吗?” 贾宇豪介绍。
视传1731班贾宇豪:《what問號》概念书籍设计
作品通过各个章节的表达,从手工书籍装帧到摄影与平面设计的内容,不同印刷材料与纸张尺寸,诗歌与摄影画面,通过这些抽象或具象的来表现社会的不同面向,尝试将疑问拉回日常生活中。
视传1731班陈宝忠:《竹山居》民宿VI设计
“设计改变生活,创意彰显价值。毕业设计既要保有学院的审美品位,又不能脱离实际需求,要努力在两者中找到平衡。” 教师顾明智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作品在实际生活中需求。在展览中,除了灵动的创意,记者也还能看到很多接地气的作品。
视传1731班林文欣:《一起去旅行》插画设计
如,视传1731班学生乔思涵的作品《乌饭饭成长记》,选取“南山竹海”地方特产——乌饭作为设计形象,针对乌饭的特点进行趣味性设计,并在此前提下勾画出一系列趣味性插画,并制成明信片,立牌,魔方,手绢等产品。
视传1731班乔思涵:《乌饭饭成长记》
除了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老师们更多的是对学生未来的叮咛。“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大学毕业是一段旅程的结束,也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大家要始终保有追求知识的渴望,悲天悯人的胸怀,探寻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目标。”教师乔京禄这样写道。
视传173A班单靓:《魅力城市—上海、天津、北京、重庆》
“毕业作品中,学生们对国家建设、文化艺术、社会生活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充分体现出他们的人文情怀与责任意识。希望今后能够扩大线上展览规模,并于线下相结合,让更多无法到校参观的人也能看到学生们的奇思妙想,看到学生们对未来社会的思考,更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作品转化为实用成果。”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洪霄说。(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