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授人以渔,“濒危花”结出“富民果”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6-12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刘碧云 沈福兴

从无固定收入的建档贫困户到种植基地的专职技术员,肖天保的人生出现了令人欣喜的“一跃”!

“我从没想过一个月能挣那么多钱,生活从此有了奔头,真心感谢苏老师!”拿到3200工资的那天,肖天保开心得像个孩子,特意打电话向苏海兰分享他的喜悦。

6月12日,回忆起两个月前的这一幕,记者仍能感受到这位来自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寨里镇大青村村民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像肖天保一样,当地渐渐鼓起腰包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这离不开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资源所高级农艺师、光泽县林业局副局长苏海兰带来的产业造血扶贫模式。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藏有多少深情。“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努力让‘七叶一枝花’这稀缺名贵药材,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致富之花。”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苏海兰代表全国数十万科特派发言时,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授人以渔,“濒危花”结出“富民果”

全国优秀科特派苏海兰在进行“七叶一枝花”优良品种选育 肖凤友/摄 

来自“课代表”的欣喜,“从没想过一个月能挣那么多钱”

“苏老师,你上次说‘七叶一枝花’要授粉,都没有花粉,怎么办?”

“苏老师,‘七叶一枝花’的叶子变黄了,是生什么病了吗?”

……

一大早打开福建科特派“慧农信”平台,苏海兰就看到肖天保发来好几个问题。

2020年初的一天,苏海兰在承天药业种植基地察看“七叶一枝花”的长势,偶然见到了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肖天保。为了给常年卧病在床的父亲治病,初中毕业的肖天保先后养过猪、养过蛙、种过西瓜,但都因为没有技术和无法兼顾照顾父亲失败了,此后一直靠着种几亩庄稼与父亲相依为命。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在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我被命运坎坷却勤劳向上的肖天保打动了。同时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可能帮助他,让他早日学会‘七叶一枝花’种植技术,获得更多收入。”苏海兰动情地说。

在后来的现场教学中,苏海兰有意让肖天保成为“课代表”。在需要演示的环节,苏海兰都会把肖天保叫上“讲台”,选地、耕地、施肥、种植、管理等,手把手传授他技术。渐渐地,他人变得开朗起来,与其他学员的交流也多了,偶尔还会主动问问题,看着他的改变,苏海兰打心里为他高兴。

不仅如此,苏海兰还向他科普使用慧农信平台,鼓励他在教学之余积极提问。在一步步引导下,一个多月后,肖天保从技术“小白”成长为‘七叶一枝花’基地专职技术员,每月工资3200元。“工作之余,我还想在把家里的几亩山地也种上‘七叶一枝花’,这样既方便照顾父亲,也可以增加收入。”肖天保笑着说。

“七叶一枝花”又名华重楼,是我国稀缺珍贵的中药材资源,具有止血、镇痛、抗炎等功能,是云南白药、片仔癀等4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目前获取“七叶一枝花”主要靠采集野生资源,只采不种,资源已近枯竭。在福建,栽培技术和产业发展更是处于刚起步阶段。为此,苏海兰立志于为农户们提供学习机会,毫无保留地把技术和经验分享给他们。

授人以渔,“濒危花”结出“富民果”

苏海兰(左)带领农户一起进行“七叶一枝花”母株固定、护果 受访者供图

灰心的农民成“土专家”,从依靠科特派到成为科特派

“在苏老师指导下,今年我开始可以卖‘七叶一枝花’种子、种苗和药材,我有信心每亩年收益3万元左右。”光泽县嘉禾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水明喜滋滋地说,可就在5年前,他从云南引进的“七叶一枝花”种苗,种下后却颗粒无收,近10万元的投入打了水漂。

因为“七叶一枝花”品种的特殊性,从种子到药材成品需要十年时间左右。“这对选地、种植及采收管理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多数农民不懂技术规范,种植收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也挫伤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苏海兰说。

看到承天示范基地“良种繁育母本园”里的“七叶一枝花”长势喜人,在苏海兰的推动下,杨水明也搭起了大棚,重新种起了“七叶一枝花”。如今,嘉禾种植合作社已规范种植“七叶一枝花”面积超过500亩,成为光泽县华侨乡的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户林下种植“七叶一枝花”近千亩。杨水明也于2019年获得福建省林业乡土专家证书。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