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下,江苏高校“硬核”助力脱贫攻坚
余磊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夏斌 雷宁 张青 朱伟
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先富带后富,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
6月10日,记者在江苏多所高校走访时了解到,凭借自身的“硬核”实力,江苏高校依托各自的强势领域与资源优势,促进东、西部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助力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服务大学生就业,携手共助教育脱贫
杨春旺最近喜上眉梢。今年3月,即将从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杨春旺和朋友合伙在宁夏贺兰县开了一家汽修店,由于手艺精湛、心思敏捷,这位23岁的小伙子每天活多的都“干不过来”,“除去各项开支,每个月能收入上万元呢。” 杨春旺说。在不远处的一家汽贸店,工作刚刚转正的王志宁也说,“行情好的时候,每个月能赚1万多,平均下来月收入也有5千多。”
杨春旺、王志宁都是东西职校携手共助教育脱贫的缩影。2017年8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系统谋划,协同探索校校合作“订单班”,由后者自主选派学生,前者根据后者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与企业实训,为西部贫困地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一条新路。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宁夏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首批“互联网+教育”示范校,但由于当地传统工业产业比重大,尤其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致使学校外部实训条件严重不足,产教融合的培训体系也不完善。学生实际技术技能水平与东部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制约着学生的就业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产教融合优势,邀请合作企业共同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参与课程实施。教师的授课与生产完全一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访升说。
同时,为了加强宁夏“订单班”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该校选择优秀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特别安排了一个月的下企实习。杨春旺、王志宁是第二批“订单班”学生,也是这一个月,让他们坚定了靠专业吃饭也能发家致富的信心。
摘掉 “贫帽”,培育脱贫内生动力,保障就业是关键。东部高校借助资源优势着力补齐西部高等教育短板正是一条可持续之路。记者了解到,与宁夏进行的帮扶合作江苏高校不止一家。2014年10月,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首批20名交流学生抵达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拉开两校“东中西部联盟院校合作”项目的序幕。同时,开始了持续不断的学生互派交流学习活动。
2017年,宁夏工商与常州纺织双方还拓展了两个专业的 “专业植入”合作模式,常州纺织计划将重点专业“影视动画”植入宁夏工商, 从科研、师资、资源等方面进行互享与信誉支持,帮助其进行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进行建设。同时利用西部资源优势和国家对西部的扶持、倾斜政策联合申报项目,共建创新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聚焦特色产业,东西携手投入科技力量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在黄河水的滋养下,宁夏平原土地肥沃,养育着那一方水土上的人们。红艳欲滴、皮薄、肉厚,品质好的宁夏枸杞;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上过G20杭州峰会、大连达沃斯等宴会餐桌的宁夏盐池县滩羊肉……食品和生物发酵产业是宁夏特色产业,加强科技投入,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他们就会变成当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在宁夏固原市,冷凉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食品产业,和以特色果品、牛羊肉、轻工、纺织为主的加工制造业,正逐渐成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但近几年,固原市的马铃薯企业的处境却有些艰难。
“固原的马铃薯淀粉黏度高、透明度低,做出来的粉丝、粉条不易折断,非常筋道。”宁夏佳利源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侯正平对自己企业生产的产品尤为自豪,但同时,也要面对土壤板结导致的产量下滑,以及废水污染处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