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新发地的海鲜不能吃了,其他冷链海鲜还能吃吗?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6-20

    科技日报记者陈瑜


不建议食用,在今天下午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6场新闻发布会上,这是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给市民妥善处理赴新发地市场所购的冰冻海鲜、豆制品等食物的建议。

庞星火给出的解释是,在新发地市场环境采样中,其综合交易大厅特别水产、豆制品局部售卖区域阳性样本较多,环境污染较重。

那么,是不是所有海鲜都不能吃了?

应彻底加热、煮熟、煮透后食用

值得关注的是,619日稍早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在发言中表示,目前还没有找到新冠病毒会通过食用食物,包括海鲜产品经过消化道感染的证据。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传播感染的主要途径还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内,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气溶胶,也可能发生气溶胶的传播风险,没有证据证明其他途径的传播。

鲜奶、进口牛排……随着冷链技术的发展,过去难以跨越距离的生鲜、冻品消费也变成了居民日常的盘中餐。

赴新发地市场所购的冰冻海鲜最好不要食用,进口的其他冷链海鲜可以食用吗?

在当天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宋悦谦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全国海关对来自疫情高风险国家或地区的生鲜冷链产品,比如水产品、肉类、冷冻蔬菜、水生动物、短时或低温运输工业品等进口商品开展新冠病毒风险监测。最新数据显示,618日,全国海关共检测样品15638个,其中货物样品3508个,内外包装样品10608个,环境样品1522个,结果均为阴性。

为降低可能的风险,冯录召建议,在购买食物时,尽量不要去接触生鱼、生肉,在日常处理、烹饪、食用食品过程中应该注意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要彻底的加热、煮熟、煮透后食用,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兼冷藏冻结专业委员会主任刘长永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市场上90%以上的肉类、海产品都是经冷链加工或是经冷链运输的,“烹调冷链食品,只要把食品加热、熟透,应该是安全的,当然也要对加工的案板刀具、锅碗瓢盆等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和清洗,以保证安全。

食品冷链关键要实现透明化、可视化的有效监控

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案板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后,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病毒通过冷链传播进来的可能性最大,欧美很多屠宰场都暴发了新冠疫情,如果真的经由冷链传播,并不是新鲜事。”

经由冷链传播缘何不是新鲜事?目前我国冷链运行现状如何呢?

“冷链强调的是从生产源头到最后消费环节的全程冷链管理。”刘长永说,我国整个食品冷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果蔬类,一类是冻品类。

蔬果采摘下来后,应该迅速分拣、预冷、冷藏,再进行冷链运输,继而运到消费地冷藏,最后通过冷链环境下的配送,递到消费者手中。  

刘长永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果蔬类要实现全程冷链的一个比较大的缺口是在果蔬的源头,也就是果蔬产地。“我们也叫‘最先一公里’,即最开始的果蔬类预冷和储藏,缺口比较大。

相比果蔬类“最先一公里”的问题,冻品类冷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断链和无法保证全程冷链达标,而且问题还比较突出。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