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供暖近期超700万平米、远期超2200万平米,“地热+”“雄县模式”将升级为“雄安模式”
科技日报记者 瞿剑
据中国石化最新消息,6月22日,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总经理马永生在北京总部与河北省副省长、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视频连线座谈时提出,要将成功的“地热+”“雄县模式”升级打造为“雄安模式”,近期实现地热供暖能力超700万平方米,覆盖雄县、容城城区,辐射雄县11个自然村,造福7万余户居民;力争到2025年地热供暖面积达2200万平方米以上,并建成雄安新区国际地热能利用中心。
中国石化介绍,按照“服务雄安、建设雄安、升级石化”的规划导向,中国石化于2018年7月在雄安新区成立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成为在雄安新区落户的首家央企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示范带动效应。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产业资本投资公司,推动构建高端精细化工材料平台、灵活的生物化工“糖”平台、生物化工“菌”平台、塑料循环利用平台等四个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孵化战略新兴产业先进技术;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智能制造、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五大领域布局新兴业务。
与此同时,中国石化新星公司将继续做优做强“地热+”能源市场,努力将“雄县模式”发展成为绿色、智能、创新的新型“雄安模式”。中国石化还将推进雄安供气管道建设,管道建成后,中国石化气源可通过鄂安沧管道实现向雄安新区供气。
张玉卓表示,下一步,中国石化将坚决扛起央企责任,继续发挥资本公司新引擎作用,助力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地热+”供热业务,努力把新区地热开发利用工作打造成绿色发展的样板工程;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与雄安新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务实合作。
陈刚介绍,当前,雄安新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已经形成。他希望双方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常态化对接协调机制,聚焦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和高新高端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新材料新技术、生命科学、能源利用、投融资等方面深入开展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