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挂锄期”黑龙江计划新增农民转移就业100万人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实习生 王思聪
“我们的目标是:在‘挂锄期’全省新增农民转移就业100万人,劳务收入超过去年同期水平。”7月9日,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黑龙江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会议主要围绕“黑龙江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进行专题发布。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李文德介绍了如何助力农民转移就业。
李文德说,眼下,正值“挂锄期”,很多农民都会利用这一段时间就近或外出打工。为有效利用这段100天左右的农闲时间,加快农民劳务就业,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启动了“挂锄期”农民转移就业专项行动,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具体指导意见,以就近就地就业为主,以打零工、打短工为主,继续扩大农民转移就业规模。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县级劳务服务组织、乡镇服务站和村级联络员工作体系,及时掌握农民就业意向,并建立微信群。由各级服务组织多渠道联络用工单位,获取用工信息,及时发布,快速对接。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组织各地重点拓宽8个方面的渠道:加快工程项目建设拉动用工。拓展龙头企业等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工。发展规模化养殖、设施农业、合作社等增加农业内部用工。鼓励支持农民发展小作坊、小流通、小运输等实现就业。积极培育零工劳务市场,提供必要的场所服务,让更多的农民打零工、打短工。发展乡村集市贸易,县乡定期定点组织集市,鼓励农民参与。发动城市周边的农民参与城市地摊经济。支持农民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扶持返乡农民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创业补贴、金融、土地、税收等方面支持政策。
抓好政策扶持和宣传发动。落实好农民转移就业各项补贴政策。广泛宣传发动,特别是向暂无就业意愿的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动员转移就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务工针对性。逐步扩大整村、整乡、整县劳务输出影响力,培育区域劳务品牌,促进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