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为“青豫”特高压工程装上“智慧大脑”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7-16

科技日报记者张蕴通讯员郝瑾阳孙禹晨何炳勋

±800千伏青豫特高压工程是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也是支撑青海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规划建设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高速公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特高压建设全过程中建立了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还深化了“四新”技术运用,全面提高了特高压施工现场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助力项目管理“耳聪目明”。

为“青豫”特高压工程装上“智慧大脑”

国网青海电科院网源技术中心宋晓童正在利用“声成像分析仪”开展750千伏GIS设备交流耐压试验声纹检测何炳勋 摄

三维管控打造“智慧工地”

为实现对特高压现场的信息化监管,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特高压现场推进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GIM技术(研发电网信息模型),将软件、硬件、技术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用三维立体可视化对工程项目基地的情况进行直观展示,从而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我们自主研发设计了《基于GIM三维设计模型的变电站精细化施工管控平台》,通过三维模型,对施工情况进行了模拟对比,使施工计划编制、资源配置,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南换流站电气C包项目经理吴建平说道。

为“青豫”特高压工程装上“智慧大脑”

青南换流站工程GIS对接完成全景徐浩 摄

除了将施工场内的平面元素立体化,更直观地指导现场施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还在安全管控中引入三维管控平台,有针对性开展了三维沉浸式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并利用安全监控平台对现场重要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进行了“远程指挥”,实现了“线上+线下”双监控模式,防患事故于未然。

“现在我们已不在使用往日枯燥的文字交底,而是完全利用三维管控平台助推安全入脑入心。我们会在交底过程中,全程让参培人员佩戴VR或3D眼镜,以三维立体动画展现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参建人员的积极性被普遍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员安全意识。”电气C包安全总监曹仕奇介绍除此以外,安全管理方面还采用了无纸化模拟测试,利用三维管控平台的安规考试模块,将违章行为出来,让参建人员自己发现隐患,自己纠正错误,切实规避风险。

四新技术为施工“加”速度

±800千伏“青豫”特高压青南换流站是青豫特高压工程的首端换流站,其主要通过站内换流变的交、直流转换,实现风、光、水等大规模清洁能源的打捆外送,是名副其实的“汇集器”及“转换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结合±800千伏青南换流站工程实际,以科技主导工程建设,相继使用了人脸识别闸机、全站仪、定位监控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优化了传统方法下的施工过程,有效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降低了工程成本,减轻了参建员工的操作强度,高效推动了工程建设进度。

青南换流站750千伏GIS是目前全球最长的GIS设备,为克服青海塔拉高海拔地区大风暴对GIS安装的影响,施工中以设备厂房为核心,从“挡尘、抑尘、去尘、降尘、除尘、绝尘、隔尘”七个方面对GIS安装进行了七级防护,并用“热风炮”这一新设备,预热设备外壁,助力冬期施工,确保GIS对接质量。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