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最好的疼爱是“不打扰”:北京市野生动物已达500多种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7-22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这边,一只貉在潺潺山涧旁边悠闲玩耍,那边,两只狗獾“一言不合”便动起手来,回过头来,一只野猪忍不住身上的“刺挠”,正使劲蹭着树皮……您看到的这些画面,既不是出自某部儿童动画片,也不是发生在动物园中,而是来自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官方抖音账号。

这些不断闯入红外相机的野生动物在葱郁的林间嬉戏玩耍,俨然成了保护区的“主人”。而随着北京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频繁地在城市里现身,甚至出没在市民身边,为首都北京增添一抹“野性气息”。

​最好的疼爱是“不打扰”:北京市野生动物已达500多种

野鸭湖湿地的天鹅 何建勇/摄

178种野生动物在松山“占山为王”

“在松山,野生动物是真正的‘主人’,我们工作人员充其量只能算是人家的‘保镖’。”据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胡巧立介绍,为了及时掌握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每天都有30多名专业巡护队员,沿着16条精心制定的保护路线巡查,每个月还会有一趟“转大圈”,用一整天的时间几乎走遍整个保护区。

在巡查时,不光要检查记录生物多样性情况,还要检查安装人工鸟巢,救护受伤的野生动物,安装红外相机等等。保护区内现在已经安装了200多台红外触发相机,悄无声息地记录下林中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

胡巧立说,随着这几年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出现在镜头之中,豹猫、貉和猪獾已经成为“常驻嘉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的“出镜率”也越来越高。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把监测视频剪辑编辑,上传到抖音,希望和大家一起感受野生动物的魅力。

盛夏,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燕山山脉中的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正是松涛阵阵,生机勃勃。截至2019年底,在这片总面积超过6200公顷的绿海中,生活着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勺鸡、斑羚在内的178种野生动物,全市近三分之一的野生动物种类都能在这里见到踪迹。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松山自然保护区中具有华北地区少有的保存良好的成片天然油松林,由于海拔高差大,从高海拔的针叶林,到低海拔的阔叶林,还有大片的灌丛和草甸,植被类型特别丰富,包括北京一级保护植物扇羽阴地蕨和北京水毛茛在内的824种野生植物构成了保护区的绿色基底,与野生动物共同打造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系统。

​最好的疼爱是“不打扰”:北京市野生动物已达500多种

野鸭湖湿地成群的野生鸟类 何建勇/摄

为了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资源,松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了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监测站,对森林微气象监测指标、森林环境监测指标、森林水文监测指标、森林土壤监测指标、森林生物监测指标等5大类54项指标实时监测,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北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野性都市”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说,近年来北京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陆生脊椎野生动物从1994年461种增加到现在的500多种,其中包括褐马鸡、黑鹳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斑羚、大天鹅、灰鹤、鸳鸯等6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北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野性都市”。

城市不能是生物多样性的“荒漠”,人与野生动物分享绿色家园才是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终极形态”。

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向城市“进军”,与首都市民“亲密接触”。以往只在房山十渡地区出没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的栖息范围从房山逐渐扩展到海淀、昌平等全市各区,“房山黑鹳”变身“北京黑鹳”。

从3月份开始,地处闹市的亚运村小微湿地陆陆续续迎来了4个野鸭家庭“安居乐业”。6月中旬在北京鸟巢的一个路口,一只野鸭妈妈带着鸭宝宝们“招摇过市”,交警叔叔“贴身护送”,过往车辆纷纷停车让行。北京人的老朋友——长耳鸮,也已经成群“落户”在城市副中心绿心中。

​最好的疼爱是“不打扰”:北京市野生动物已达500多种

亚运村中心公园小微湿地里的小野鸭 何建勇/摄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