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快速发展 广西民营经济发展呈现积极态势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在近日举行的广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工商联党组书记、自治区非公办主任熊春寒表示,广西推出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兴业的具体措施、具体制度和具体办法,推动5G+应用、智能制造、网络诊疗、数字生活、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广西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解决民营企业突出问题攻坚年活动,深入加强对民营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工作的检查指导,跟进落实中央8个方面100多项政策举措以及自治区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30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34条”、攻坚二季度稳住上半年经济增长“26条”以及“复工贷”、“稳企贷”等政策措施,推动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降低成本、纾困解难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熊春寒介绍,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并持续巩固,企业复工复产不断加快,广西民营经济运行发展呈现三个方面的积极态势:一是民营服务业由负转正。1-6月,全区规上民营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7%,由1-3月下降14.1%转为正增长,提升了19.8个百分点,高于同期规模以上服务业6.5个百分点。私人控股企业拉动明显,同比增长14.9%,增速比1-3月提升26.6个百分点。二是民营经济主体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6月末,广西“四上”民营企业1.57万家,同比增长0.8%,占全区总数的86.4%;1-6月新增“四上”民营企业法人单位808家,占全区新增“四上”企业法人单位的91.5%。三是民营商贸企业销售回暖。全区民营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1.4%,比一季度提高18.4个百分点;民营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下降4.4%、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41.1%、餐饮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1.9%,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0.1、9.5、14.7个百分点。
熊春寒表示,下半年将全面加强“民企入桂”工作,聚焦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瞄准先进技术、优势产业、重点行业、头部企业等目标,坚持区市县三级联动、线上线下并重和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新模式,大力引进建链、强链、延链、补链产业项目,推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大健康和文旅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