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级服务”+智能化生产,河南睢县平地崛起两大产业
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 通讯员 刘景澎 甄林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河南省睢县伊森鞋业总经理沙启华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双鞋压100元成本,10万双订单出不去,就压了1000万元资金,像我们这个规模的企业,哪能受得了?”做外贸起家的沙启华,从未想过自己会面临订单危机。
受疫情影响,曾以外贸加工为主,被誉为“中原鞋都”的河南省睢县,前段时间不少中小微企业库存积压严重,生产遇到不少困难。为解决企业销售问题,睢县政府部门派出服务专班带领企业负责人到全国各地,开拓市场。
“我现在已经恢复到零库存,每天生产3000双左右,供不应求。现在启动了一条生产线,准备再增加两条。”除开通电商、微商等网络销售平台外,沙启华还成立了网络直播带货工作室,内销由原来的20%变成了70%,不仅库存解决了,销量也上升了。
为企业纾困解难的过程,成为睢县在这场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的起点。
“妈妈级服务”,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8月7日,特步集团董事局主席丁水波与集团几位高管带领4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负责人一行到睢县考察制鞋产业发展,并就进一步延伸制鞋产业链与睢县深入交流。自2014年特步集团与睢县签约以来,已在睢县成功运营特步运营中心、河南特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4个项目。
是什么因素吸引了特步集团这家业界“巨头”的青睐?
“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营商环境!”河南特步负责人蔡华阳一语破的。
在招商引资时,睢县坚持“一把手”工程,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带头招商,亲自谋划,亲自接待重要客商,亲自参加重大项目洽谈,亲自协调解决项目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落地企业服务,睢县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单位负责、一套班子推进、一站式办公、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模式,同时提供“在手续证件办理过程中和职能部门零接触,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和当地群众零接触”的“两个零接触”服务保障。
“疫情带来的影响,正是我们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服务的新机遇。”睢县多次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会议上强调。
服务效果最终体现在每一个市场主体。小微企业东弘鞋业复工复产后首先面临的是资金压力“国外客户回款慢,但是原材料和工人工资是刚性支出,流动资金跟不上,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负责人王贵辉坦言。
“我们为企业设立了风险补偿金、质押保证金、还贷周转金,不断扩大政策性担保,一企一策、一行一策,加强银企对接。”睢县地方金融局局长和玉堂介绍。
东弘鞋业很快得到200万元普惠金融贷款,月息只有4.3%,压力骤减。今年上半年,睢县除为企业展贷、续贷,防抽贷、断贷外,同时设立还贷周转金1000万元,为企业融资1.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
为企业提供上述金融支持,仅是3月份以来睢县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15条措施之一。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睢县共为中小微企业减免各种税费5000多万元,帮助企业招工7000多人。
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睢县结合实际,出台“突出重点领域着力扩大内需”“重点人群保居民就业聚焦”“坚决兜牢底线保基本民生”“强化纾困帮扶保市场主体”等7大项25条新措施。
睢县始终秉承企业的小事就是睢县的大事的理念,持续推行“一站式”服务,发扬‘店小二’精神,提供‘妈妈式’服务,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延链强链”壮大产业集群
看似简单的一双鞋子,制造过程最多需要300多道工序。从鞋底、鞋帮到鞋带、鞋扣……一个小小的扣眼都可能难倒一个企业,因此,完善的配套产业链条是制鞋产业发展的基础。
解决“痛点”重在“疏通经络”,为解决配套问题,睢县坚持全产业链谋划,缺啥补啥,缺啥招啥,全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降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加速企业链式发展。对制鞋、电子信息等十二大产业链实行链长制。每个产业链均由副县级以上干部牵头,集中实施供应链协同推进、项目攻坚、创新提升、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企业梯次转移、集聚集约发展、要素保障等八项重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