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李坡:用心探秘“地下世界”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08-24

科技日报记者 何星辉 实习生 张楠 通讯员 王一先

257.4公里有多长?从贵州遵义到重庆248公里,驾车大约3小时,步行大约68小时。那如果在漆黑而充满未知的洞穴里,探测走完257.4公里需要多久?答案是32年。

李坡,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洞穴协会理事长。他用自己的32年,为贵州省绥阳县的双河洞,书写了“亚洲第一长洞”的探测传奇,成就了“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的美名。

贵州省境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溶洞景观比比皆是。32年来,正是李坡和队友一次次的洞穴探险和科考,才让世人得以领略越来越多的溶洞奇观。

科考不停歇,奇迹不中断。这或许就是洞穴探险的魅力所在,李坡乐在其中。

李坡:用心探秘“地下世界”

探洞,寻找未知的世界

“凡世间奇险瑰丽之观,常在险处。”生活在明朝的徐霞客,常常被视为中国洞穴探险第一人。因为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让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洞穴探险的记载。

洞穴探险,专业人士口中的探洞。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大量的洞穴被开发,一批洞穴探险爱好者,追随着徐霞客的脚步,体验洞穴探险的奇趣。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从南京大学地貌专业毕业的李坡,被分配到了贵州科学院。

李坡坦言,一开始没有经费,探洞进行得断断续续。“当时国家穷,搞洞穴这块也不是很重视,经费上比较困难。”

贵州是世界喀斯特洞穴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对于李坡来说,探洞自有无穷的魅力。中国有个成语叫“别有洞天”,洞中确实另有一番天地。每次探洞时,进入那神奇的地下世界,就会有“置身浩瀚空间之感”,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受。令人心旷神怡的地下美景、貌似进入绝境又突然峰回路转的奇妙旅程,无不让李坡心驰神往。

在李坡看来,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对地标几乎已无所不知,然而地底和海底仍是未知的世界。“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的本能,洞穴的神秘感和人类的好奇心,促使全世界的洞穴探险家们进入到地心的神奇黑暗中。”

当然,探洞不同于一般的探险,往往带有科考性质,探洞之前要分析和预判,探洞时还必须测量并搜集数据。这些,都为洞穴保护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都说“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第一次探秘贵州织金洞是在1984年,装备很差,但洞内“如梦如幻”的美景让李坡迷恋。各种珍稀的钟乳石“美丽得无法形容、丰富得无与伦比、神奇得像初恋”。

正是李坡和队友的探秘和科考,让人们得以一窥织金洞的“庐山真面目”。

李坡:用心探秘“地下世界”

溶洞奇观

揭开亚洲第一长洞的神秘面纱

至今,李坡组织和参加了近千个洞穴的科考,但最让他得意的,还是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洞。

位于贵州省绥阳县温泉镇的双河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洞内景色瑰丽奇绝。早在100多年前,便有双河洞附近居民偶尔进入洞穴采炼硝矿,他们的足迹虽未深入,但也算是双河洞探测的先行者。

1988年,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对双河洞进行首次测量,长度为11.9公里。李坡说,对于洞穴长度的测量并非靠估算,而是要实际到达洞穴点,靠人“钻”通的长度才算是洞穴的真正长度。

当时国内测量仪器不发达,只能利用传统工具进行测量,效率很低。李坡回忆,每次最多能携带50米的皮尺,一尺一尺地量。特别是下竖井时,多用绳梯或楼梯,下个十来米就已经是了不得的高度了。

探洞之艰辛,让李坡至今记忆犹新。带点干粮和保暖物品,直接住在探测点附近。天为被,地为床,一扎进洞穴就是好几天。

经过多年的辛勤探测,双河洞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少年,不断噌噌噌地“长”。

2004年,双河洞获批为贵州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双河洞揭碑开园,那时候,双河洞测量长度达到了70.5 公里,是中国最长的洞穴。

已探长度越长,洞内的条件就越复杂,后续探测工作就变得越发艰难。探测瓶颈,出现在洞长突破200公里前。李坡发现,洞内有一个地方,两层洞之间隔了一层页岩,双河洞就此被“卡”住。

洞穴的形成靠水,而页岩的作用相当于是隔水层,水透不下来,洞穴无法往下发育,两层洞穴就无法连接。李坡说,如果不能让洞与洞之间相互连接,就不能算同一个洞穴的长度。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