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到新晋“网红地”打卡,漳州法人科特派趟出精准扶贫新路子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10-19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林开艺 王永兴

10月19日,正是深秋好时节。

位于福建漳州诏安县太平镇走马村的青梅品种观光园,该园从国家果梅资源圃等地引进的40多个青梅品种陆续到位,成为集品种展示、科研实验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基地,也是当地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每年可接待10多万人到此观光旅游。

“在对口帮扶诏安县的三年多来,通过发挥科特派团队集团作战优势,创新青梅优质高产栽培标准示范片、专用肥技术推广等一系列扶贫模式,帮助农户和贫困户增收400多万元,带动100多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使青梅真正成为当地的‘扶贫果’‘致富果’。”福建省农科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林一心说。

“琯溪蜜柚科技小镇”、“下河杨桃小镇”……近年来,漳州市科技局组织福建省农科院亚热带所、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漳州市农科所等法人科技特派员,由各单位负责人牵头,组织各领域专家,与诏安、平和、云霄三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整体对接,克服单个科特派“势单力薄”的不足,实施多个漳州市科技精准扶贫重大项目,有效破解了各县域多个产业的系列科技难题,趟出精准帮扶、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到新晋“网红地”打卡,漳州法人科特派趟出精准扶贫新路子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吴松海(左一)在诏安县太平镇指导农户青梅栽培技术

融合一二三产,开辟青梅之乡“梅”好产业

利用废弃的牡蛎壳,可制造有机生物肥!

“有了新绿肥,改良了土壤,不仅降低了成本,青梅的品质也不断提升!”诏安县官陂镇吴坑村果农张阿查高兴地说。他口中的新绿肥,正是福建省农科院亚热带所团队与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青梅配方肥。

据介绍,漳州诏安县盛产青梅,被誉为“中国青梅之乡”。然而,由于之前农户管理技术落后,长年耕作使用化肥,导致当地土壤营养元素失调,酸化严重,收益不高。为此,双方开展“青梅配方肥的研制和推广”,让绿肥为青梅土壤调酸。

新产品推出后,当地农民和贫困户却有疑惑:“施了这么多年化合肥,没听过土壤要改良,还要换新肥。”为此,科技特派员吴松海等开始走村入户,向农户介绍土壤改良的重要性及新肥的配方、使用方法。“科特派专业又耐心,他们参与推广,梅农的接受度提高了很多。”玛塔公司负责人林红烨说。

目前,该所在诏安县青梅主产区太平、官陂和红星农场等乡镇已推广面积1000多亩。去年,青梅鲜果增产30%~40%,每亩增收600元以上,每亩减少化肥使用成本约80元。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青梅品种观光园建设,使之成为国家果梅种质资源圃观测站,推进太平镇青梅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观光者真实体验到‘诏安踏青、太平赏梅、走马观花’的中国青梅之乡文化旅游魅力。”林一心说。

不仅助力诏安县青梅产业发展,该研究所还围绕县里主导产业八仙茶、青椒、百香果、芭乐等作物和果树,组织开展了从品种引进、栽培技术、配方肥的研制到产品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技术示范推广,推进全县的产业结构优化发展。

到新晋“网红地”打卡,漳州法人科特派趟出精准扶贫新路子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赖正锋(右一)在诏安县秀篆镇指导建档立卡户山苦瓜种植

建设科技示范场,“蜜柚小镇”富民果飘香

每年产量增加15%,成本却降低10%以上,每公斤柚子收购价还比别人高出1元钱!平和县安厚镇功夫种养农场负责人深切感受到科学生态种植的魅力。

平和作为“中国琯溪蜜柚之乡”,全县蜜柚种植规模已达70万亩,年产量130万吨左右。针对全县蜜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漳州市科技局组织福建省热带作物所等进行对口帮扶,由该所选派李发林副研究员等一批科技特派员带着技术驻地服务,积极打造集人才、技术、帮扶为一体的“蜜柚科技小镇”。

如今,功夫种养家庭农场已然成为平和县发展蜜柚产业的一个“科技示范场”:李发林等科技特派员们倡导使用有机肥,引进“蜜柚水肥一体化”、捕食螨生物防控方法等新技术,进行配方施肥、土壤酸化治理等探索,改善生态、减肥增效,实现蜜柚有机生产。8年来,该家庭农场7次选送的功夫蜜柚,获得平和蜜柚节柚王赛品质王二、三等奖,产品得到各界的普遍认可。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