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2020年中国宇航发射有这些重头戏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17日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9年全球共实施102次航天发射任务,居1991年以来第二高位;共发射航天器492个,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完成34次航天发射,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发射航天器81个,居世界第二。
2020年是我国全面启动航天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据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尚志介绍,该集团全年宇航发射有望突破40次,发射60多颗航天器,呈现出重大任务重、发射密度高等特点。
今年中国航天有哪些重头戏?科技日报记者带你划重点。
“胖五”三兄弟将出征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付毅飞 摄
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我国后续工程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尚志透露,2020年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共安排3次发射,将分别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曲以广介绍,长征五号B是在长征五号火箭立项之初就系列化设计的一型火箭,专门用于近地轨道发射。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总长53.7米,起飞重量837.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大于22吨,是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曲以广说,从外观来看,它与普通长征五号火箭没有太大区别,最明显的特点,是一个超过20米长的大型整流罩将火箭二级部分完全覆盖。
目前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正在天津进行总装测试工作。按照计划,它将在今年择机进行首飞。
“长七甲”将大力提升高轨运载能力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付毅飞 摄
同样将迎来首飞的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作为我国首型新一代中型高轨火箭,对高轨卫星发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火箭已经运抵海南文昌,正在发射场开展测试工作。
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助理胡晓军介绍,长征七号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火箭基本型,从立项之初就在国家战略层面规划论证了覆盖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有效载荷发射能力的系列构型。长征七号甲是在长征七号基础上,与长征三号甲系列三子级组合形成的三级构型火箭。
据介绍,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7吨,可满足未来大部分高轨卫星发射任务需求,而且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具备快速发射能力。同时该火箭也能执行多种轨道发射任务。此外,它继承了长征七号和长三甲系列成熟模块,具有可靠性高、研制周期短等特点。
“长八”将开展垂直起降试验
计划于2020年完成首飞的还有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吴义田介绍,今年该型号将多线并举,其中长征八号组合型遥一火箭将完成合练及首飞;融合型完成初样研制并转入试样研制阶段;长征八号R方案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并完成垂直起降试验。
吴义田介绍,长征八号为两级半构型,芯一级为直径3.35米液氧煤油模块,采用2台液发-100发动机;芯二级为3米直径氢氧模块,采用2台液发-75发动机;捆绑2个2.25米直径液氧煤油助推器,各采用一台液发-100发动机。
长征八号组合型是在长三甲系列、长征七号等低温火箭成熟模块基础上研制的中型运载火箭,将填补我国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4.5吨左右运载能力空白,同时兼具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将成为国内外宇航发射市场主力军。
长征八号融合型火箭践行深度融合研制思路,简化发射保障需求,力求成为一款性价比优、易用性好、安全性高的新一代中型主力运载火箭。
长征八号R及其垂直起降技术研制,是对当前运载火箭战略发展前沿技术工程化应用的创新性尝试,对于推动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十一”再度出海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供图
2019年6月,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实现我国首次海上发射,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据一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介绍,该火箭今年将再度“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