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晚稻粉垄两刀钻耕作首试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通讯员陈明兰 黄锦群 蓝常斌
广西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韦本辉团队,继创造了早稻干土粉垄耕作模式之后,又创造了夏季有“水层”和“干土”两种晚稻种植的粉垄耕作技术。
继10月28日,经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大学等单位专家对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粉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南宁市石埠社区永安村颜屋9队李木英农户等实施的“两刀钻水层稻田粉垄晚稻示范”项目测产验收,结果粉垄亩产干谷507.1公斤,比常规耕作(对照)亩增产62.2公斤、增幅14.3%之后,11月25日,又传来了广西玉林市北流大里镇六厚村实施的“晚稻粉垄两刀钻耕作机械插秧示范”项目亩增稻谷21.8公斤、增幅5.3%的好消息。
这标志着,自粉垄耕作栽培10年来在广西、广东、湖南、海南和河南等5个省、自治区的水稻应用,取得每亩每季增产稻谷44.1-172.3公斤、15-26.54%效果,又创造了十分可喜的粉垄耕作栽培水稻的“四个首次”,即拖拉机悬挂两刀钻粉垄机机械的耕作、早稻收完后稻田干水粉垄的晚稻种植、稻田有水层的粉垄耕作、粉垄耕作+机械插秧的水稻栽培。
11月25日,广西农业农村厅、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对在广西玉林市北流大里镇六厚村实施的“晚稻粉垄两刀钻耕作机械插秧示范”项目进行现场测产,结果显示,3块稻田粉垄平均亩产稻谷436.6公斤,对照常规机耕平均亩产稻谷414.8公斤,粉垄比对照每亩增产21.8公斤,増幅5.3%。
“晚稻粉垄两刀钻耕作机械插秧示范”项目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玉林市树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广西粉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次联合实施,面积为50亩。
在测产现场,工作人员在稻田里对水稻进行抽样测产,严格按照农作物田间测产方法,随机采点,对水稻的株距、行距、亩穗数等进行初步测定。“这次种植的品种为灵丰粳052,7月30日实行稻田粉垄干土耕作,7月21日播种,8月11日进行机械插秧,粉垄与对照肥水管理一致,按常规生产进行。”项目验收组组长、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白德朗博士说,测产办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粉垄与对照各三块稻田,全田机收,按81%折干率折算成干谷亩产量。
稻田粉垄在耕作上是一项重大创新,10多年来在广西、广东、湖南、河南、海南等5个省进行试验和示范推广。“相比化学肥料的肥力,粉垄技术称之为‘物理肥力’,粉垄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深耕深松’,它可让耕作的土层加深一倍,把土壤研磨成粉状且不弄乱土层。同时突破了传统的‘犁翻—耙碎—耙平—起垄—种植’的耕作栽培体系,可一次性完成深耕、粉碎、成垄等作业。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不增加化肥、农药和灌溉用水量的条件下,农作物普遍增产10%—20%,农产品质量也有相应提高。”作为粉垄耕作技术发明人的韦本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