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北京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12-05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12月4日,中共北京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北京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

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市委新闻发言人刘占兴介绍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过程、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规划建议提出,到2035年远景目标,总的就是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刘占兴介绍,规划建议在起草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对标对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瞻十五年、干好这五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拿出北京行动;体现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的延续性,与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一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始终;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发布会由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新闻发言人余俊生主持。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市委新闻发言人刘占兴,市委改革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胡雪峰,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谈绪祥,市科委党组书记、主任许强,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闫立刚分别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建设等方面回答记者提问。

将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翼齐飞,构建现代化都市圈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十四五期间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时期,未来五年北京在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支持雄安新区发展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谈绪祥表示:“十三五”以来,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首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市委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更加突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位和分量,在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目标中都有相关表述,并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翼齐飞,构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重要一翼”,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高水平规划建设,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牢固确立绿色发展定位。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是城市副中心最突出的特色和亮点,将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打造便利可达的城市滨水生态体系,建设潮白河生态绿带,创建大运河5A级景区,推动和天津、河北旅游通航。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推行绿色建筑,建设北京绿色交易所。二是实现城市框架基本成型。坚持一年一个节点,每年保持千亿以上投资强度,引导各方面资源优先向城市副中心投放。建成行政办公区二期,实现第二批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迁入,带动更多功能和人口转移。高标准运营环球主题公园,谋划推动建设二三期工程。建成综合交通枢纽、三大文化设施、通州堰、六环路入地改造、人民大学通州校区、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等项目。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确保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精彩亮相。三是围绕“3+1”主导功能谋发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城市副中心打造为发展高地。大力建设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台马科技板块和中关村通州园等片区,办好网络安全产业园,打造高端商务、文化旅游、数字信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吸引一批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承接央企、市属国企等优质资源落地。推动老城双修,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四是抓好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推动一体化发展。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引导适宜产业向北三县延伸,打通道路堵点,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优化居住、养老等配套布局。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