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启动“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大有可为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12-07

吴红梅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青年人才已成基础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始在基础研究领域挑大梁,是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12月6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冷伟青在2020“青科讲坛”暨上海青年科技峰会上表示,“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变局,上海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特别把营造世界一流的青年人才发展生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据悉,上海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激发人才活力;将持续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支持源头创新,鼓励科技青年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追求“从0到1”的突破,为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的远大目标做出更大贡献;将在应用场景开放、培育产业集群、集聚全球创新要素上加快突破,努力为科技青年打造广阔舞台,为科技青年投身上海全力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加快提升科技策源功能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

上海于不久前入选“2020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当前,上海正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

青年是建设未来的开拓者,更是拥抱科技和产业革新的生力军。“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青年工作者应该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在新征程中勇挑历史重担,要抢抓机遇,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用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用高质量科技供给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要在求新求变中紧跟时代步伐,在重大科技攻关实践中展现作为,在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认可。”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在会上强调,希望广大科技青年要深刻认识个人成长、事业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休戚与共。

此次会议,第二届“科学探索奖”上海获奖的八名代表与参会科技青年就推动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发展、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作了分享交流,共话科学探索新格局、新愿景。“不受潮流影响,坚持自己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李昂坚定地说道。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启动了“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上海科技35U35),该评选旨在探索更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出彩和成长的评价和选拔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影响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向二〇三五,为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打造战略人才队伍和战略科技力量,上海责无旁贷,青年大有可为。”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冷伟青强调,科技事业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任务中“扛大旗”“挑大梁”,充分彰显了科技事业“江山代有才人出”,希望广大科技青年热爱上海、扎根上海、建设上海,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携手迈向上海更加光明的未来。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