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汪宁渤:勇攀高峰的“御风者”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12-11

汪宁渤:勇攀高峰的“御风者”


邸金  杜英

甘肃是我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风光电装机比例41.64%,与丹麦、德国同处全球领先水平。走到这一步离不开一位科学家,他用数十年的时间主持建成风光资源与运行实时监测网络与数据平台,填补了国际千万千瓦级风光电集群源网协调控制技术的空白,并首次实现了千万千瓦级风光电集群资源可发电量的精准评估,他就是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宁渤。十年一剑,他让神秘莫测的风能源源不断地为陇原大地输送电流;矢志不渝,他为甘肃在新能源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做出重大贡献。116日,汪宁渤从甘肃省委书记林铎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牌,荣获2019年甘肃省科技功臣奖。

树报国之志,立科研尖端

1963年,汪宁渤出生于宁夏青铜峡市,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列车1979年,16岁的汪宁渤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电动力专业录取,开启科学知识求索之旅,我们这一代人的理念就是科技报国,科技兴国,与国家共成长。”1983年大学毕业后,汪宁渤被分配到甘肃省电力实验研究所工作,矢志报国的深厚情怀有了依托,从此,他与清洁能源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2008年,甘肃酒泉市成为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建设基地,被称为陆上三峡的风电基地距兰州负荷中心千余公里之遥,在长400公里、宽20公里的广袤戈壁,集中并网风光电超过1300万千瓦,是国内外距离负荷中心最远、集中并网规模最大、装机容量占比最高的新能源基地。

然而,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建造大规模的新能源基地谈何容易?最大的拦路虎就是风光电资源的监测与预测,空间大,地域广的特性使得区域资源评估和发电能力预测极为困难,只能开发集群控制系统。汪宁渤毫不犹豫地接下担子。

几年间,做过的试验数不胜数,一年到头在戈壁滩上的时间比在家多好几倍,在解决风电场关键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要在运行的风电机组上加装超级电容,要将1兆瓦锂电池吊装至距地面约100米的机舱上,汪宁渤坚持亲自上了百米高的测风塔,大风在耳边呼呼地刮,至少有70分贝,风很大,100米的高出晃动的更是厉害,人也被冻得够呛。最终,他测算到了关键参数。

树一流目标,领学科发展

一个省级风电中心,从2010年开始,连着两年拿下了国家863项目,可以说是空前的;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团队的拼搏和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2010年,750千伏新疆-西北联网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初期,在茫茫河西气候恶劣的戈壁荒漠里,巨大的昼夜温差和时时相伴的风沙给当时的电气设备交流耐压试验造成了许多障碍,电科院联合技术团队就从那时起开始了以研发更能适应河西走廊大风、沙尘气候条件的试验装置为目标的技术攻关之路。他们通过电磁场分析法研究多分裂加压导线,经过无数次测算,大胆采用更多分裂的间隔盘取代了原来的间隔棒,最终成功研制出适用于大风天气的超高压电气设备交流耐压用防风抗晕导线,并在2012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14年,汪宁渤主持开发的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初步投入使用,覆盖河西走廊200多个风电场、光伏电站,实现了2089万千瓦的风光电有功、无功和安全稳定控制功能,突破了大规模风光电基地可控性不足的技术瓶颈。2017年系统正式接入,弃风充光的现象已大幅降低,系统可靠性从99.9%提升到99.99%。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当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立时代潮头,促源头创新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