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专家科普宫颈癌疫苗如何科学接种

来源:实事新闻头条 编辑:李丽 时间:2020-12-22

通讯员 衣晓峰 李宴群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最近,有关两则宫颈癌防治的新闻报道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一是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表示,中国将全力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这意味着,我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推动全球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二是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四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年龄由过去仅适用于20-45岁的女性群体,扩大到目前的9-45岁,成为时下接种年龄谱最广的疫苗,以确保预防宫颈癌关口“前移”,免于低龄女童“中招”。世卫组织强调,通过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的三级防治路径,到2050年,有望减少40%以上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和500万相关死亡病例。

专家科普宫颈癌疫苗如何科学接种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女病防治专委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副主任陈秀玮教授,她说,面对宫颈癌疯狂肆虐的现实,必须唤起国人的警觉,一定要增强宫颈癌的防治知识及主动筛查意识;必须早干预、早预防,尽早接种HPV疫苗。在临床三级预防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接种预防性疫苗,这已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她同时围绕不同女性选择接种何种类型的疫苗进行了科普,她建议接种疫苗要根据接种者年龄、身体状况及当地的卫生资源等综合决定。

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易于癌变

作为常见的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是全球15-44岁女性中第二大高发癌症。据2018年最新公布数据,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110余万例,死亡病例3.4万例。在我国,宫颈癌不仅新发人数多,而且更加年轻化,呈逐年“水涨船高”的发展趋势。而在95%的宫颈癌病例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则是幕后最大的“黑手”。

陈秀玮教授介绍,HPV,即人乳头瘤病毒。根据病毒核苷酸序列不同,迄今发现的HPV病毒已多达100多个亚型,分为高危型及低危型。其中,高危型HPV病毒约有14种,而“威力”最大的两种HPV-16、HPV18型,导致了高达70%的宫颈癌病例。统计数字显示,约80%的女性在一生中感染过HPV,而其中80%左右女性通过自身免疫力将HPV及时清除,只有少数人受到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演变为宫颈癌的高风险人群。

“价”代表了疫苗可预防的病毒种类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多阶段的过程。陈秀玮教授指出,从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到形成宫颈癌,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专家在充分揭示HPV-16和18型病毒机制的基础上,专门针对这两种病毒的“围追堵截”而开发出了HPV疫苗,也就是宫颈癌疫苗。现有的HPV疫苗型号,包括二价、四价、九价等3种疫苗。“价”代表了疫苗可预防的病毒种类,“价”越高意味着抵御的HPV亚型就越多,对被接种者的保护作用就越强。

从临床来看,目前我国妇女平均HPV感染率为15%,成年女性HPV感染率呈17-24岁和40-44岁“双高峰”。陈秀玮教授解释,HPV感染途径有很多,一是性传播,这种经过性关系播散的方式最常见;二是密切接触传播,如皮肤接触,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侵入;三是间接接触传播,即接触了病毒携带者的生活用品等;四是母婴传播,由已经感染的孕妇经由产道染病给婴儿;五是医源性感染,系医务人员由于自身防护不当而被传染。

当前,全球为预防宫颈癌而研发出的疫苗已经显示出巨大效果,其中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18亚型感染所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预防,在全球和我国获批适用对象为9-45岁女性;四价疫苗主要用来阻止HPV-6、11、16、18等四种亚型感染造成的癌前病变、癌变、生殖器疣、生殖器感染,在我国适用范围由20-45岁的女性群体,扩大到现如今的9-45岁;而九价疫苗主要用于”围堵”HPV-6、11、16、18、31、33、45、52、58等九种亚型HPV感染所致的外阴癌、宫颈癌、阴道癌、肛门癌、生殖器疣,在我国适用对象为16-26岁女性。

选择何种HPV疫苗要综合考量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九价疫苗2015年在我国上市以来,许多女士都对这个“高价位”的疫苗趋之若鹜,总认为九价疫苗囊括了多种类型的病毒,因而才是最好的和最适合自己的。陈秀玮教授的观点是,70%的宫颈癌都与HPV-16和18型相关,而二价、四价都对这两种型别的病毒均有很好的抗御效果。世卫组织在关于HPV疫苗立场的文件中曾指出:“上述三种疫苗均可预防大多数宫颈癌”。因此不必受民间舆论引导和误导,人为抬高与神化九价疫苗,选择接种何种类型的疫苗要根据接种者年龄、身体状况及当地的卫生资源等综合决定。

本站内容收集于互联网,站务联系QQ :

Copyright © www.szworkshops.com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