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重点推进11项牵引性标志性重大改革
科技日报记者 王海滨
近日召开的山西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做好11项牵引性标志性重大改革。
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11项牵引性标志性重大改革内容包括: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聚焦“深水区”“硬骨头”,推进牵引性标志性重大改革,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深化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扎实开展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实施“五水综改”,改革文化体制,实施市县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在5G网络应用和智能化工作面建设方面深耕细作,目前已经实现井上井下5G信号全覆盖,智能化工作面一键启动、智能识别、自动采煤。
塔山煤矿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银林介绍,下一步,塔山煤矿将加快推进“5G+智能矿山”建设,确保智能化工作面占比达到100%。同时,加快构建5G+万兆工业环网有线无线双网融合的网络大平台,并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智慧能耗管理等方面深入开展5G+研究,切实形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项目群和技术群,将塔山煤矿打造成为全煤行业一流智能化示范矿井,让企业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加油助力。
截至目前,山西省已有80处综采工作面推进智能化建设,投入使用51处。2021年将推动全省10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拓展智能化应用场景,全面推进煤矿固定场所无人值守,关键环节机器人替代,实现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减人60%,全省井工煤矿单班入井人数减少10%—20%目标。
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
作为山西10个智能化矿井之一,潞安化工集团高河能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启动“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矿膏体充填装备系统的研发”,建成全国第一个中厚煤层绿色充填开采试点工作面,建成了“精准定位系统、MOS大数据平台、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等智能化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迈出了煤矿智能绿色安全开采的新路子。
变革煤炭开采方式,向绿色智能时代迈进。山西正在开展煤矿智能化改造试点及绿色开采技术试点示范,大力实施对充填开采置换出来的煤炭产品减征资源税、折算产能置换指标,将智能化改造纳入煤矿安全技术改造、相关投入列入安全费用使用范围等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了绿色智能矿山建设投入难题。
改革煤层气管理体制,促进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用好国家授权山西制定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试点将“三气”矿业权赋予同一主体、煤层气开发项目(包括对外合作项目)备案权下放山西管理三大政策突破,深入推进煤层气勘采用变革。
推动电网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电力市场化水平。支持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社会资本等共同参与投资建设输电线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由增量配电扩大到输电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电网投资新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创新输配电价形成机制、变革新能源发展模式、推动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
《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行动方案》确定了近2年内要推进20项重大改革、20项重大事项、10个方面重大技术攻关、38项重大项目。山西正奋力奔跑在从“煤老大”到“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新征程上。
勇蹚国资国企改革新路
国资国企改革,是决定山西转型前途的关键一招。长期以来,由于“一煤独大”的结构性矛盾、“一股独大”的体制性矛盾、创新不足的素质性矛盾错综相连,与国有企业粗放管理、经营的问题相叠加,导致国有企业同质化问题严重,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普遍不强。去年以来,山西省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擂响战鼓,全省上下以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根本突破,为做优做强国有企业、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