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织密“防护网”,筑牢“防控墙”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郝小冀 王忠良
“ 你好,请下车接受下查验”“大姐,请过来量下体温”“大哥,请你把口罩戴上再进入”“请出示下你的身份证件”……2月4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苏州市吴江区采访,无论在城市街道,还是在农村村头,所到之处都可见到网格巡查员的身影 ,他们值守在岗位有序开展查验、测温、信息登记、科普宣传等工作。
疫情来势汹汹,时间就是生命。眼下,在江苏城乡中有12多万张大大小小的“网格“,有30多万网格员,他们正坚守在自己责任网区内,充分履行着网格巡查职责,凭借建立的网格社会治理机制,
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等,充分发挥熟悉自己辖区内地理、人员信息等情况的优势,配合村(社区)开展联防联控工作,落实防疫措施,宣传防疫知识,上报突发问题,确保着一方百姓平安。
苏州市吴江区网络员冒着寒风正值守在“卡口”
建立“四级网格化”联动机制
记者了解到,网格社会治理机制,是吴江区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个创建现代网格化精准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尤其是所建立的“两纵”:即前端巡查与后端执法处办两条纵线;“四横”:即区、镇、村(社区)、基层网格四条横线,破解了条块分割、部门分治、专群分割等组织结构上的体制性弊端。
用相关专家的话来说,在纵向上,驱动组织结构扁平化、去科层化,实现纵向到底,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前端延伸;在横向上,实现横向到边,深入驱动系统治理,实现治理地域无缝化、服务内容无缝化、服务时间无缝化、部门衔接无缝化,最大限度地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
目前,吴江全区从上向下已成立区级工作领导小组、镇级工作领导小组、村(社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建设工作组、基层网格的“4+N”管理队伍。其中“4”是指:网格长、网格巡查员、网格警务员、网格督导员,“N”是两代表一委员、村民组长、楼道长等网格内其他社会力量。各层级职责清楚、边界明晰。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建现代网格化精准社会治理上,吴江区更是重视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全区统一的社会治理基础信息资源池 、建立网格信息采集与共享机制,还按照‘一个终端’原则,开发建设以APP为入口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平台,实现一个终端采集应用的目标,切实增强社会治理预测预警预防支撑能力。
近年来,吴江区的现代网格化精准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在省内外已全面推广 。此次,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江苏各市建立的“四级网格化”联动机制 ,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有效提升区域在应对新型冠肺疫情的防控能力。
吴江区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相关领导介绍,网格工作人员可通过相应的APP移动终端及时上传报送各类信息,市民通过12345热线或网络问政平台咨询防疫政策信息或上报疫情线索,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各级防控动态信息,为早发现、早隔离,以及阻断传播,争取了宝贵时间 。
“1月23日,我们所有基层网格巡查员自接到通知后,按照上级要求,快速行动了起来。“盛泽镇网格巡查队盛东分队分队长陈晓华说,春节期间, 网格巡查员在各分队队长的指挥下,有的走街串巷宣传防疫政策知识,有的值守‘卡口’摸排外来人员情况,有的帮助照顾居家隔离人员,以及劝导娱乐场所暂停营业……大家尽心尽责,战斗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筑牢‘防控墙’。”
大数据融合排查无漏洞
无锡市也是在全国启动建设现代网格化精准社会治理较早的城市。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无锡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优势,强化信息化与大数据对网格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提高了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对网格疫情防控的调度指挥效能。
应用大数据分析,引导网格员实现精准排查。新型冠肺疫情发生后,无锡在疫情防控上,快速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格化协作机制。由市水务集团向网格化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推送定期推送“零用水户变动”和“近期用水量突变”两个模型分析出的用户信息,通过与“一标三实”数据比对,形成精准走访任务直接下派给网格员,由各市(县)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对任务落实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