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些高科技企业释放出抗疫的温暖力量
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通讯员 王雪 王文辉
眼下,伴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各大企业陆续开始复工。然而疫情形势仍然严峻,防疫物资如何生产,复工企业工作人员如何得到更好保障,牵动着西海岸人的心。2月10日,记者采访发现,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科技企业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提高产能,保障复工复产更是各有各的“硬核”手段……在依然寒冷的时节和仍然严峻的疫情形势中,这些高科技企业释放出抗疫的温暖力量。
图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受访者 提供
外贸接单全叫停,全力支持抗疫情
“今天国内大多数为我们提供原料的企业开始复工了,我们之前就提交了氯气和氰尿酸的采购证和运输证申请,所以赶紧来跟进一下。”作为生产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固体高浓度消毒剂的青岛致通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宇说,按照往年惯例,公司年前并没有大规模维护设备。而眼下疫情紧急,公司正全力进行设备检修和原料采购的准备工作。“设备检修正在加紧进行,原料方面,因为是毒性化学品,所以必须要具备采购、运输资质才能进行。眼下区工信局也在和我们一起努力加紧推进,争取在正月底能开始生产。”李宇说,“区工信局为企业复工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将我们生产的产品信息传递了出去,保证有需要的地方能联系到我们,还给我们及时传递了很多金融方面的政策。”
记者了解到,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水处理剂和广谱杀菌剂,多用于泳池和饮用水的处理。“我们公司95%以上的产品是国外订单,极少在国内销售,但疫情在前,我已经给公司下达了指令,暂停一切外贸接单,全力支持疫情防控。”李宇告诉记者,对于公司现在仍有的库存,已经用低于成本价的极低价格支援了湖北十几吨产品,并给西海岸多家医院、相关单位赠送了1吨多产品。“目前,各金融单位对我们支持也很大,很多银行主动上门给我们提供资金支持,让公司扩产有了可能。”李宇告诉记者,复工后,将全力提高产能,日产10余吨二氯异氰尿酸钠,全力支持抗“疫”。
一日折返700公里,消毒品运输不停
作为一家集科研、检测、环保、安全、装备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本与消杀病毒关联不大,但青岛精科仪器试剂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洪勇,硬是让这家公司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的“消毒专业户”。
“我们虽然不生产消毒产品,但我们用的原材料都是消毒产品。”潘洪勇告诉记者,从腊月廿六开始,自己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一点。“那天起就开始不断与为我们提供原料的优质厂商交流沟通,但因为春节假期,为厂家提供包装材料的企业也休息了,让厂家为我们包装75°酒精,着实费了不少功夫。”
包装解决了,运输又成了大问题,此时所有物流公司都已经放假休息。“没办法,疫情紧急,一刻也延误不得,我们就自己出车,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跑到位于烟台莱阳的厂家运载酒精回来。”潘洪勇说,从西海岸新区到莱阳,自己用这一辆车每天来回两趟,路程达700公里。
“一趟车可以运载1080瓶酒精,每瓶2.5升,一次就能运回2700升酒精,到目前已经累计运回了10万多升。”而这只是消毒品的一部分。另一路运输车辆,每两天还要奔至潍坊市,运输回二氧化氯消毒粉剂和二氧化氯消毒片,“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运回了10余吨这两种消毒品。”
运回的消毒品,在西海岸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企业生产车间需要消毒,市政方面对城市环境消毒,还有无人机的喷洒消杀作业,我们运回的消毒品都用在了这里。”潘洪勇骄傲道,“能为西海岸人民的安全做点事,为企业复工做出点贡献,是我们的荣幸。”
生产线一天改完,交付口罩10万只
干净整洁的白色主色调生产车间,头戴蓝色罩帽、佩戴蓝色口罩、身穿蓝色防静电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缝纫机前忙碌,无数洁白口罩就在这里被加紧生产出来。
图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企业员工正在工作。受访者 提供
“我们公司原本是生产医用纱布敷料的,现在果断转型生产灭菌脱脂纱布口罩,保障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口罩供应。” 青岛利康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综合办负责人陈强告诉记者,从1月26日起,公司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在24小时之内,就将医用纱布敷料生产线改装为灭菌脱脂纱布口罩生产线,60名生产工人全部到位,全力加紧生产。“与此同时,青岛市工信局、青岛西海岸区发改局、街道安监办同时派员驻厂为我们排忧解难,配合保障复工生产。”陈强说,截至2月7日,公司交付区应急部门统一调配使用口罩已经达到10万余只。“疫情发生后,公司一通知,我们就来加班了,没人有怨言,现在大家想的就是如何多生产口罩,经过这段时间边生产边调整,只要原料充足,我们产能完全可以达到3万只/天。”陈强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